小儿腹泻“小病不小” 三招判断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小病不小,家长需警惕
炎炎夏日,小儿腹泻成为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病,实则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小病不小”,若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多个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在家长们的日常观察中,如何判断小儿是否腹泻呢?掌握以下三招,让你轻松搞定。观察大便次数,若孩子每天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就有可能出现了腹泻。注意大便的性状,若平时呈条状的大便变成了水样状,也说明可能出现腹泻。注意大便的量,若排便次数和便量都增大,家长需提高警惕。至于大便颜色,在判断腹泻情况时的意义不大。但如果发现鲜红色的血便,那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的张又祥主任医师指出,小儿腹泻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对于饮食不当造成的腹泻,可以通过调整消化道药物进行改善。但对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因腹泻导致孩子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腹泻,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夏秋两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家长需特别注意预防。除了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外,还要及时为孩子补水。张主任强调,小儿腹泻导致的体内水分和营养流失需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补充。口服补液盐是不错的选择,它含有适当比例的葡萄糖、碱、氯化钾和氯化钠,能补充孩子腹泻时流失的水分和营养素。
家长在家自制补液盐的做法是不妥的。因为很难把握各成分的比例,添加不当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
小儿腹泻不容小觑。家长需提高警惕,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腹泻问题。在夏秋季节,尤其要注意预防孩子腹泻的发生,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