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将引进食品第三方检测机构
在食品领域,检验工作可谓细致入微、全面覆盖。从食品营养成分到潜在的有害物质,无一不被纳入检验范畴。北京市更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传递出重要信息:北京将食品安全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已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强力保障。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在会上明确指出,对于食品安全,北京将设立更为严格的标准,实施“零容忍”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部分的食品依赖外部输入。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供应,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宽透露,今年将与外埠建立稳定的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明确进京食品的准入标准和安全保障要求。与山东、河北等省份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建立风险防控、信息共享和检测结果互认制度。
张志宽还提到,北京将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要求企业至少配备两名专职检验人员,并实行第三方批批检验制度。对酒类、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儿童及休闲食品、食用油和食品添加剂等经营者提出更高的准入条件。
在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方面,北京还将建立多部门联网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这意味着,因严重违法行为被吊销生产、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直接主管人员,将在5年内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据了解,北京市在去年的食品安全监测抽查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总体合格率达到97.37%,其中重点食品的合格率达到98.23%,且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食品流通环节,相关部门核发了大量的食品流通许可和乳品流通许可,同时下架退市了不合格食品。
食品检验的内容包罗万象,从一般成分到微量元素,从农药残留到兽药残留,再到霉菌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每一项指标的检验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北京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不仅保障了市民的食品安全,也为全国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