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召回遭遇执行难 部分企业钻空子

生活常识 2025-04-16 01:29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光明乳业牛奶掺碱水,可口可乐出现问题,到国产奶粉不合格,这些事件都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挑战。问题食品召回在中国却遭遇执行难,企业往往因召回成本较高而消极应对。

问题食品的召回之路在中国可谓步履维艰。以光明乳业为例,仅在消费者通过微博报料投诉、事件影响扩大后,企业才不得不发出召回令。同样,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皇室麦片被检测出大肠菌群超标后,才启动召回流程。这些案例都反映出企业在问题食品召回上的消极态度。

在过往的多个食品安全事件中,记者发现,问题食品召回滞后、企业不主动召回问题食品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强调,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建立健全严格的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

问题食品召回在中国实施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召回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薄弱,以及企业感觉召回成本大等问题。部分国际巨头在海外市场发布召回令时,对流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产品也采取不负责、不予置理的态度。

以光明乳业为例,有消费者发现购买的“优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怀疑产品混入烧碱。该事件被消费者广泛传播后,光明乳业才发布召回令,并承认操作失误。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口可乐公司对含氯水混入产品的事件隐瞒不报,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才同意退货并销毁问题产品。

部分知名食品企业在被监管部门检出问题产品后,也往往拖延召回时间。这些国际巨头在海外市场发布召回令时,对中国市场的问题产品采取不负责的态度。如日本明治奶粉在中国市场的问题产品召回问题上,对中国消费者表现出明显的歧视。

我国自2007年起已制定并实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并随着食品安全环境的变化多次修订。食品召回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遭遇重重阻力。企业对于自家生产的问题食品的召回似乎甚是抵触,或拖延滞后、或不予置理。

为何食品召回制度在中国难以实施?企业在问题食品“召回”过程中将遭遇哪些困难和障碍?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以寻求解决方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确保问题食品能够及时召回并销毁,维护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上一篇:赌王三太陈婉珍好漂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