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提升民航管理和服
近年来,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努力推进民航行业的智慧化进程。在“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的指引下,致力于建设完善三张网络,其中运行大数据的共享与运用是重中之重。
自2017年起,通过运行监控中心的主导及“共享协议”的方式,联席会议机制推动,业内各单位的运行数据逐渐实现开放共享。到了2018年底,“中国民航运行数据中心”的挂牌,标志着这一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至今,已有72家民航运行单位加入数据共享协议,共享数据范围涵盖航班信息、机场资源等十大主类别、二十三个子类别,共计263项。这一成就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更呈现出从有到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12月24日的全国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强调了大数据共享工作的重要性。这一工作不仅局限于信息技术层面,更深刻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运行监控体系。它深入推进了民航运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智慧民航”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新时代民航行业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维护行业系统性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些数据,民航局将决策支持依据充分建立在数据运用之上。特别是在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通过数据共享和应用,提升协同运行决策水平。针对重点地区、机场、航路航线及重要时间节点,密切关注实时运行反映出的趋势性问题,加强会商研判,确保运行平稳有序。
不仅如此,民航局还将充分利用运行大数据,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监测运行风险,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由被动处置到主动应对的转变。在推进民航与综合交通运行大数据深度融合方面,也将深入开展工作,为旅客进出机场提供便利。在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融合大趋势相适应的民航局还将深入推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的协同发展。
未来,民航局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主要通用航空单位相关运行数据交互试点工作,并努力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联。还将用2年时间实现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范围覆盖各运输航空运行主体单位,尤其加强国内中小运输航空公司和境外航空公司的运行大数据共享。
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民航行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期待在未来,民航局能够继续深化运行大数据共享工作,推动民航行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