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骨质疏松也有遗传因素
无声无息中的流行病骨质疏松
在世界的角落里,有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悄然蔓延,那就是骨质疏松。尽管我们尚未揭开其全部面纱,但它已然成为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骨骼,曾经坚如磐石的结构,变得日益脆弱,不堪一击。那么,这背后的遗传密码又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遗传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家们对双胞胎及家族的研究发现,遗传与峰值骨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关于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及I型原胶原αl链基因等与骨钙代谢相关的研究如火如荼,虽然结果各异,但遗传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
澳大利亚的约翰艾斯博士为我们揭示了人类骨质疏松的基因之谜。他将“b”定义为强骨基因,“B”为弱骨基因。人类的骨质基因存在三种形式:“bb”型、“BB”型和“Bb”型。这些基因通过调控维生素D受体,进而影响骨钙的吸收,对骨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针对311名妇女的检测发现,不同的基因携带者出现骨质疏松的时间各不相同,这让我们对未来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未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在孩子出生时就确定其是否易患骨质疏松。虽然这一发现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但研究人员强调,骨密度的变化75%取决于遗传,25%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会逐渐减弱,而环境因素的影响则会加大。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防止或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是关键。骨骼系统是一个负重和运动的系统,肌肉活动越多,骨骼就越强壮。运动锻炼可以延缓衰老,减少骨钙的流失。
注意饮食调配也很重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蛋类、瘦肉、鱼虾等,以及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萝卜、芥菜、卷心菜和各种豆制品等。减少食盐的摄入,以保存体内的钙质。
戒酒,少喝含咖啡的饮料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部分。
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如果发现已经患有骨质疏松,及早治疗是关键。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二膦酸盐、降钙素、氟化钠等药物。中医的补肾、滋阴壮骨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的详细介绍,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一话题的内容,不妨继续深入阅读,骨骼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