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穷人生活压力大 DNA质量在退化
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贫困与环境压力常常留下深刻的印记。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揭示了科学家的一项新发现,即贫困人群DNA的质量可能会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化。这一观察结果源于一项有趣的研究,它发现生活在贫困环境下的人们,其DNA端粒这一随年龄增长而缩短的遗传序列,相较于那些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人们来说,其长度更短。
这项研究聚焦在美国底特律市的各个社区,涉及了不同种族、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端粒,如同染色体的保护帽,对人类的遗传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年轻的时候,端粒的长度约为8000至10000个核苷酸,但随着细胞的每一次分裂以及面对压力时,它都会缩短。令人惊奇的是,研究发现端粒的长度可以预示人类的寿命。
底特律市的低收入居民,无论他们属于哪个种族,其端粒长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斯坦福高级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阿利娜热罗尼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生活在高度贫困、种族隔离明显的社区里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这一现象在种族和收入水平的细分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贫困的白人拥有最短的端粒,而处于中产阶级底层的白人则拥有最长的端粒。黑人居民无论收入如何,其端粒长度似乎保持稳定,但贫困的墨西哥裔居民的端粒长度却比收入较高的墨西哥裔居民要长。
阿利娜热罗尼米进一步解释,墨西哥裔贫民的端粒长度之所以较长,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他们拥有一种支持体系和一种不会挫伤自我价值感的文化取向。”这也许是他们面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在黑人群体端粒长度的研究结果时,论文作者们指出:“贫穷和非贫穷黑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隔离不像白人社会那么明显。”这一观察可能暗示,种族隔离和社会经济地位对黑人的生活压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对9岁贫困儿童的DNA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端粒较短。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贫困和环境压力对DNA的影响。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贫困和环境压力对人类遗传信息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挑战了我们对于遗传和环境的理解,也提醒我们重新审视社会不平等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可能会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