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吃了两捧割香螺心跳骤停
割香螺悲剧:浙江女子误食致命螺,医生发出紧急警示
事件概述
2023年6月,浙江宁波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51岁的张女士因食用自捞的割香螺(织纹螺)而中毒,随后出现心跳骤停等严重症状并被紧急送医抢救。以下是事件的详细情况以及医学警示。
一、事件经过
张女士从事海边养殖工作,由于误将割香螺当作普通海螺食用,进食后仅一小时即出现恶心呕吐、口唇及舌部麻木等症状。随后情况急剧恶化,张女士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在急诊洗胃过程中,她突发血氧饱和度骤降并心脏骤停。幸运的是,医护人员通过9分钟的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了她的心跳,并随后转入ICU接受治疗。
二、割香螺的致命性毒素介绍
割香螺含有一种名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致命物质,其毒性与河豚毒素相似,毒性极强,仅仅0.5毫克就可能致命。这种毒素的特点是耐高温、耐盐腌,常规的烹饪方法无法破坏。医生强调,即使仅食用一颗也可能致命。
三、抢救与治疗过程
在ICU,医生采取了多种措施抢救张女士的生命。通过血液净化清除体内毒素,实施亚低温脑保护、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患者最终恢复自主意识,并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
四、医生警示与预防建议
医生提醒公众,误食割香螺后的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小时。早期表现为口唇麻木、呕吐,后期可能发展为呼吸困难、瘫痪甚至死亡。公众必须提高对割香螺的认识,避免误食。
对于割香螺的预防建议,医生强调以下几点:
1. 立即就医:一旦误食割香螺,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并携带剩余螺类样本以便进行毒素鉴定。
2. 紧急处理:在就医前,可以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减少毒素的吸收。
3. 风险提示:割香螺(织纹螺)已被明令禁止售卖。特别是在夏季(4-9月),其毒性最强,公众需提高警惕,避免接触和食用。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公众,海鲜虽美味,但食用时也要谨慎选择,以免发生悲剧。希望广大市民引以为戒,提高食品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