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正确的人生态度(韩湘子为韩愈化解困境)
韩子的困境与突破:解读韩愈的人生起伏与思想转折
韩愈,被誉为“文坛巨擘”,其文学成就不仅为世人所公认,更重要的是他对“道统”的首倡,在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位伟大的人物,其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人生困境与思想突破,亦值得我们深入。
韩愈早年便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在年幼时,他便失去了父亲和兄长,依靠嫂子的抚养长大。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充满了孤苦和艰辛。这些困境并未能击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了学圣人之道,以修身的决心。他在《上宰相书》中坦言:“学圣人之道以修其身”。这种坚定的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
韩愈的仕途也并不顺畅。他多次参加礼部考试,直到第四次才成功。而在吏部选拔中,他更是屡屡碰壁。这种仕途的挫折,使他的家庭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曾坦言自己“家贫不足以自活”,甚至在担任四门博士的次年,他还提到“仆无以自全活者”。这些困苦的经历,使韩愈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艰难。
尽管韩愈在人生中遭遇了种种困境,但他的心胸并未因此而狭窄。相反,他以古圣贤为榜样,胸怀天下的热情始终未减。他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提到:“家贫不足以自活”,但他仍然坚持读书著文,以期能够有所作为。他的思想在困境中得到了磨砺和提升,他的诗文创作也在这种境遇下变得更加深沉和富有感染力。
韩愈的困境与突破,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更是他思想转变的生动体现。他在困境中坚持学圣人之道,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的这种精神,使他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了思想的突破。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总能找到突破的方法。
韩愈的人生困境与思想突破,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他思想的转折点。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信念,使他能够在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的坚韧和信念,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和突破。深入研究韩愈的人生困境与思想突破,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韩氏文人韩愈,于汴州董晋幕府领进士府试之际,撰写了一篇题为《进士策问十三首》的试题。其第四首以孔子逝世后圣人之道陷入混沌,由杨墨之流派侵蚀扰乱,彼时天下皆受其影响为开篇,倡导学子们追寻并阐述“学圣人之道”。这一思想主张,如同春风拂面,唤醒了沉睡的士人心灵。
与此张籍两次致信韩愈,鼓励他振臂高呼,以弘扬圣人之道。尽管韩愈有所顾虑,但在回应张籍的书信中,他仍自信满满地表明自己的道统源自孔子、孟子与扬雄的传授。他坚信自己肩负重任,若天下有人领悟此道,非他莫属。由此可见,韩愈在三十一岁时,其独特的道统思想已初具雏形。
此后,韩愈对于“道”的阐述愈发深入。他的古文创作,不仅辞采华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厚古道情怀。如他在《题(欧阳生)哀辞后》写道:“愈之为古文……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再如在《答李秀才书》中,他明确表示:“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此言道出了他追求古道的决心与热情。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韩愈的《五原》,特别是《原道》这篇作品,堪称其思想突破的标志性著作。据韩愈的《上兵部李侍郎书》,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复杂且充满艰辛。学者们普遍认为,《五原》等作品是在永贞元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完成。阎琦在《韩昌黎文集注释》中更是具体指出,《原道》的创作时间应在贞元十五、六年间。那时的韩愈三十三岁,尚未在朝中正式任职,生活困顿,甚至生命堪忧。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的“道统”思想得以形成。
孟子曾言:“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韩愈在人生的低谷时期,不仅致力于修身养性,更怀揣着兼济天下的抱负。他的这种精神境界和对人格的坚守,使他最终成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是对孟子思想的显著超越,也为传统士人精神注入了全新活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韩愈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光辉。
(作者刘怀荣教授系中国海洋大学学者,对韩愈研究有独到见解。)同时也不能忽视韩湘子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他在韩愈最为困苦的时期出现,给予了他极大的精神支持和生活援助。正是有了韩湘子的帮助和支持,韩愈才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和信仰。韩湘子与韩愈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亲友那么简单,更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者。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韩愈才能够不断前行并最终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