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输啥 成分血需求居多
献血是一种看似简易但实际上涉及众多复杂问题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感染与排斥等风险。对于受血人来说,输血就像是一场身体组织移植。在不影响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捐献血液对于那些需要依靠输血来治疗或挽救生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林从庆医师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输血的过程。他将健康者的血液注入到病人的血管中,旨在解决急性出血、慢性贫血等问题,同时也具有提升血压、刺激造血器官等效果。台湾输血学会的副秘书长张志升进一步为我们介绍了血液的构成,包括血浆和血球两个部分。血浆主要是水分和一些重要物质如血清和纤维蛋白原。血球则包括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等。
在输血项目中,遵循“缺什么,输什么”的原则。目前临床上多以单输红血球、血小板等“成分血”为主。对于大面积外伤等急性失血者,才会在急救手术中输进混合血浆与血球的“新鲜全血”。张志升医师指出,在特定情况下,如全身血量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必须紧急输入全血以防休克。在低温下,一袋融合血浆与血球的全血可保存约35天。
红血球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贫血者、心脏病、高血压、洗肾患者等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当血色素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心跳过快、头晕等症状。这时就需要通过输血来增加体内的血色素。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壁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使血液凝固。对于罹患血癌等血液疾病的病人来说,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尤为重要。
与红血球和血小板相比,白血球的寿命更短,仅有一天。但它对细菌具有杀伤力。林从庆医师表示,体内白血球过低的患者对细菌和病毒缺乏抵抗能力。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通过输白血球的方式来解决白血球数过低的问题,而是通过药物来辅助白血球产生抵抗力。
输血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严谨对待的医疗行为。在决定输血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血液需求,避免盲目输血。在输血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医疗规定,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来自网友『等你爱我丶』,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