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元青花吗?恳请看看是不是元青花,谢谢。
今天给各位分享有元青花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元青花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元青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又为何价值连城
元青花一般图案为牡丹云龙纹 云龙多为三爪 身子细长 器型端庄 釉下胎底成蓝白相间的断面 视觉上温润如玉 瓶底胎面呈红色 进口燃料苏麻漓青的图案一般有一点流动性 国产燃料民窑的一般比较呆板 元代的青花之所以名贵是元青花在世上仅存有限 只有300多只 我国只有100多只发现在案 元青花还不可复制 加上其胎土早已耗完 存在已为稀世 何况数量还有限。。。
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
元青花是中国青花瓷的高峰,造型独特,青花漂亮,存世量很少
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民间又有“元青花”吗?
元青花完整器十分稀少 元青花的异常珍贵与它的稀少大有关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三四百件。在此次元青花大展中我们看到,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但即便如此,也都被视为难得一见的文物。特别是首博的“凤首扁壶”,在1970年北京市鼓搂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因这种器型在出土元青花中尚不多见,后经巧妙修补复原。没有参加此次专题展的首都博物馆的另一件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也是残裂拼接而成的,从中不难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么珍贵!这也就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创纪录天价的根本原因。 民间元青花存质疑 对于专家学者“三四百件”的说法,国内的不少民间元青花收藏者却并不买账。一些民间收藏者表示“国内元青花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为专家看不准民间的,所以只认出土的、窖藏的,对民间元青花一概否定,这样保险不会引起争议,民间的元青花处于被忽视境地。”更有一些人对专家不屑一顾,认为国内当今还没有真正、权威的元青花瓷鉴定专家,可以说近几年民间对专家的质疑声一直未断。 但依据笔者近年对市场的观察,感觉专家的说法更严谨一些,民间的元青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真伪上都很值得怀疑。一件上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故事罐”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贪婪欲望,使近年收藏市场和各种五花八门收藏鉴宝类节目中冒出了许多元青花,但这些所谓的元青花几乎都是景德镇的新仿,货真价实的元青花真品鲜有出现。自2005年后,海内外拍场也陆续上拍了上百件各种器型的元青花瓷器,尤其是大罐和大盘器型时有涌现,但没有争议的、价位较高的凤毛麟角。 元青花的前生 尽管元代只有98年的短暂历史,却催生了青花瓷这一奇葩,开启了明清两朝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器型丰富、颜料奇特、纹式多样、域外风格都是元青花备受后世推崇和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纹式图案不少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元杂剧,如首都博物馆的“昭君出塞罐”,湖北省博物馆的“青花四爱图梅瓶”等,这类故事图案大多画在玉壶春瓶和大罐等观赏瓷上,供特权阶级享用。由于器型大和存世少的缘故,目前最显珍贵。据统计,目前海内外馆藏的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尚不足20件,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出土窖藏能有新的发现。所谓民间藏有元青花故事纹大罐、玉壶春瓶或梅瓶的说法,目前大多被证实是不靠谱的故事编造。 元青花的器型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罐、玉壶春瓶、梅瓶、碗、盘等,由于受国际交流的影响,一些器型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如执壶和盘等。更关键的是,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发色步入新的境界。 元代文人育出元青花 在元代,由于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或出于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画家转向民间手工业谋生,从而使元青花无论在画工还是图案上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从这一时期的许多青花瓷中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湖南省博物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格外传神。蕉叶、竹、松石的用笔也极具文人画的写意洒脱,构图严谨考究,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画匠所为,具备了高超的绘画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画工的非凡水准。 再如此次大展中的“青花鹿纹盘”,寥寥几笔,小鹿回头顾盼的神态就尽显无遗,令当代的大师望尘莫及! 此后,明清两代青花瓷都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画工更大不如前。,当代的造假者就更难望其项背了。元青花不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元青花为什么这么值钱?
主要原因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在这之后元青花收藏越来越受重视,本身数量少,加上有人故意抬价、大肆炒作,才会有现在这种局面。如今一块元青花瓷片(进口料)就能卖到几万元。这和“汝窑”“唐三彩”是一个道理,异曲同工之妙!
请问:元青花如何鉴别?谢谢!
介绍几种实际的元青花新老特征对比供大家参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 3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元代使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4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浆粘接口,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处可见泥浆挤压出的痕迹。器内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浅淡的火石红色。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5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见图十一)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还有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 6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7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均是传统的中国传统纹饰。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绘画工艺和艺术风格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放、潇洒、飘逸,显示了画师们非凡的功力。可见元瓷画工并非一般画匠,其中不少是当时顶尖画师,流落窑头作画。留下了这种大气庞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古玩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看假容易看真难。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