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修建和哪位名人有关蚂蚁?大雁塔谁建造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雁塔的修建和哪位名人有关蚂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雁塔的修建和哪位名人有关蚂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大雁塔谁建造的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 大雁塔 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大雁塔有几层?是为谁建的?建于那年?
现存大雁塔为7层,为玄奘法师潜心译经和存放其从印度带回的佛经所建造的。 大雁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
西安有名的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是用来干什么的?
西安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西安大雁塔是为谁建造的
大雁塔坐落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之名的由来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这种形制。另一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佛教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正好这天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道“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佛塔又称大雁塔。 再一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了报答菩萨所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得名雁塔。
陕西大雁塔小雁塔的构造是怎样的?
大雁塔坐落在古城西安雁郊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原名慈恩寺塔。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扩建,故名“慈恩寺”。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该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道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文人还常登塔题咏。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1公里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小雁塔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15层,因塔顶残缺,现残高43.94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有砖砌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1980年寺内出土明正统十四年寺塔全图刻石。根据刻石可知,塔顶原由圆形刹座、两层相轮和宝珠形刹顶组成。塔的平面为正方形,底层边长11.38米。坐落在底边长23.8米、高3.2米的方形砖台之上。塔的底层较高,2层以上高度逐层递减,每层迭涩出檐,檐下各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南北有券门,其上各层南北均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以青石做成门楣、门框,其上布满唐代蔓草图案线刻,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卷刹曲线,造型挺拔、优美。初建时,整个塔身全部用垩土涂抹,呈银白色,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宝象庄严。 1300多年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70多次四级以上地震的严峻考验,小雁塔仍屹立不倒!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就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其后1556、1563年和1691、1721年又分别发生这样的离、合现象。1965年对小雁塔进行修复时,专家发现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就如同一口“大锅”,小雁塔就坐落在“锅”中央,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大雁塔、小雁塔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看着雁塔,听着晨钟,让人沉浸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引起无限遐想……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