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道教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习俗
今天给各位分享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至是哪位祖师诞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急求!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道家与道教之间的“道”有何关系?又有何区别?
简述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 二、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 三、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 四、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而得名。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 道家与道教的联系 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 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及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来源。 在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依托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去注解《老子》、《庄子》等。 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不可混同。
佛教与道教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佛教来自于古印度,道教是起源中国先秦的时候。佛教追求的是人死后去了西方的极乐世界,而道教觉得是人要修炼,成仙会飞升。
道教对中国民俗有何影响
第一是中医药,中医起源于道家,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医生都是出家道士,比如孙思邈。中医和佛教没有本质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说联系,那就是佛教偷了中国的文化。 第二道教影响中国节日风俗,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 正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土生土长的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深。这种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表现在道教的教义、哲理等思想层面,又表现在道教宫观、道教仪式等宗教层面,也表现在具体的世俗生活层面。相较而言,道教对于世俗生活的影响,与大众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中国民俗的影响。道教文化的元素已经融入到中国人娱乐节庆、婚丧嫁娶等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
汉江沿岸的风土人情
,汉水流域风俗文化圈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熔铸出了纯粹中国特色的宗教——道教。原始道教是在古代巫术、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的思辨哲学与儒家的伦理哲学而形成的,汉水上游恰好提供了熔铸这多种文化的大熔炉。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个教派——五斗米道,就是在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发展壮大,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五斗米道与张角太平道传教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⒃。而“静”的概念来源于老庄哲学。《老于·知常道》“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天下自定》又云“无欲以自静,天下将自定。”张鲁控制下的汉中,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并作了《老子想尔注》,提升了原始道教的品位,加快了道教与老庄哲学的融合,为道教成为全民族的宗教奠定了基础。当时汉水上游的人们对道教“竞共事之”,几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五斗米道,即使“流移寄在其地者”也“不敢不奉”。汉中成为五斗米道的王国,“民殷国富”,“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实行吃饭不要钱的政策,“行路者量腹取足”,大大增强了道教的魅力和影响,为道教在全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到了明代,汉水流域的道教文化再放异彩。武当山道教名满全国,明皇室封武当山为“大岳”、“玄岳”,使它的地位高于五岳,“遂超五岳而帝之”,成为“朝廷家庙”。普通民众对武当道教的信仰也非常狂热,“万方土女骈阗辐凑,不减泰山。”民间有“穷不游武当,富不登太白”的谚语。明代汉水流域的武当道教,进一步走向世俗化与民间化。 ,是形成了五方杂处,健康开放的生活习俗。汉水中上游风俗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土著的传统民俗与外来的移民民俗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混合交融,形成了较稳定的心理定势。这种民俗心理推动和制约了这里的民俗文化生活,使本地域的民俗文化生活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俗画面。主要表现为“秦声楚歌”的语言风俗结构;“尚鬼信巫”的宗教信仰;“质朴劲勇”的行为风尚;“五方杂处”的岁时礼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汉水中上游人们的生活习俗远比传统文化核心区关中自由开放。例如竞渡龙舟的习俗,其奋飞争胜,隆重热烈之盛况,不亚于屈原的故乡;汉调二黄、花鼓、八岔、端公戏在陕南各县极为流行;田秧歌、哭嫁歌、孝歌异常丰富;一些地区“嫁儿”、“招婿”很受人们的赞扬和倚重;巴山妇女性格开朗,泼辣大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这些地方不起什么作用;“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在一些地方是看不到的,情歌似海,“自由相爱”的婚俗历来盛行,妇女多是家庭“主管”,男女平等,互敬互爱。这些风俗文化特色,迥异于关中、中原地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