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称什么年华?四十岁女人有哪些称呼?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十岁称什么年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五十岁称什么年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
50岁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代年龄称谓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50岁是什么之年?
50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著作《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翻译为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人称男子20岁为 之年,30岁为 之年,50岁为 之年,60岁为 之年,70为 之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年,60岁为什么之年,100岁为什么之年。
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出处《论语·为政篇》 原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从心之年70岁。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6、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7、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8、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9、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1、中寿指80岁以上。 1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3、上寿90岁为上寿。 14、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5、期颐指百岁高寿。 1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7、双稀、双庆140岁。
女人五十岁叫什么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知命是指50岁年龄,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已经很难实现,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顺应天命。 2、《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译文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五十岁以上的叫法如下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