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灾可以大声呼救吗?发现火灾,应该如何处理?

生活常识 2023-05-08 11:22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火灾可以大声呼救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火灾可以大声呼救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被困在火场时,正确的方法是大声哭泣,不应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救。

不对,大声哭泣会使你吸入过量烟雾造成窒息。80%的人都不是烧死的而是窒息而死的。

公交车上发生火灾冒浓烟要大声呼救是对是错了

  绝对的错误!   火场逃生最忌讳大声呼救,因为火场最大的杀手就是浓烟,大声呼救会导致吸入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窒息死亡。,还会把炙热烟气吸入烧伤呼吸道,导致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正确的做法是脱下衣服包住头部、紧闭口鼻,寻找逃生通道。或者取下安全锤砸烂车窗跳出。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1、贴地爬行。要注意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一般做法是用湿毛巾、口罩蒙鼻.在烟雾浓烈时,应该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先离开房间,开房间门时,先用手背接触房门,看是否发热.如果门已经热了,则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会冲进房间;如果门不热,火势可能不大,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门。 2、走下楼梯。一般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高层着火时,要尽量往下面跑.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也要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迅速冲出去。 3、不乘电梯。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高层建筑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乘普通的电梯就会被关在里面,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 4、尽量暴露。暂时无法逃避时,不要藏到顶楼或者壁橱等地方.应该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5、扑灭火苗。身上一旦着火,而手边又没有水或灭火器时,千万不要跑或用手拍打,必须立即设法脱掉衣服,或者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6、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时,都是沿墙壁摸索进行的,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者门口。 拓展资料在社会生活中,火灾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一种多发性灾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起左右,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以往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大火灾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提高人们火场疏散与逃生的能力。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拯救他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灾逃生

火灾逃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主要是要注意认清逃生通道的位置,注意浓烟,注意路线等。具体如下。 开门之时,先用手背碰一下门把。如果门把烫手,或门隙有烟冒进来,切勿开门。用手背先碰是因金属门把传热比门框快,手背一感到热就会马上缩开。 若门把不烫手,则可打开一道缝以观察可否出去。用脚抵住门下方,防止热气流把门冲开。如门外起火,开门会鼓起阵风,助长火势,打开门窗则形同用扇扇火,应尽可能把全部门窗关上。 弯腰前行,浓烟从上往下扩散,在近地面0.9米左右,浓烟稀薄,呼吸较容易,视野也较清晰。 如果出口堵塞了,则要试着打开窗或走到阳台上,走出阳台时随手关好阳台门。 如果居住在楼上,而该楼层离地不太高,落点又不是硬地,可抓住窗沿悬身窗外伸直双臂以缩短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做虽然可能造成肢体的扭伤和骨折,但这毕竟是主动求生。在跳下前,先松开一只手,用这只手及双脚撑一撑离开墙面跳下。在确实无其他办法时,才可从高处下跳。 如果要破窗逃生,可用顺手抓到的东西(较硬之物)砸碎玻璃,把窗口碎玻璃片弄干净,然后顺窗口逃生。如无计可施则关上房门,打开窗户,大声呼救。如果在阳台求救,应先关好后面的门窗。 如没有阳台,则一面等候援救,一面设法阻止火势蔓延。用湿布堵住门窗缝隙,以阻止浓烟和火焰进入房间,以免被活活烧死。 向木质家具及门窗泼水防止火势蔓延。邻室起火,不要开门,应从窗户、阳台转移出去。如冒然开门,热气浓烟可乘虚而入,使人窒息。睡眠中突然发现起火,不要惊慌,应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因靠近地面处会有残留的新鲜空气,不要大口喘气,呼吸要细小。 失火时,如携婴儿撤离,可用湿布蒙住婴儿的脸,用手挟着,快跑或爬行而出。

遇到火灾事故,我们应当如何处理?

不管怎样都要在采取措施的拨打119报警 当汽车发动机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应迅速停车,让乘人员打开车门自已下车,然后切断电源,取下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的火焰政面猛喷,扑灭火焰。 当汽车被撞倒后发生火灾时,由于撞倒车辆零部件损坏,乘车人员伤亡比较严重,首要任务是设法救人。如果车门没有损坏,应打开车门让乘车人员逃出,以上两种方法也可进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