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先驱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至1小时。典型的急性肾衰竭通常在两天后发生。根据尿量的不同,急性肾衰竭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少尿-无尿型和多尿型。
少尿-无尿型急性肾衰竭更为常见。当每天的尿量少于400ml时被称为少尿,而每天尿量少于500ml则称为无尿。无尿的患者应考虑可能存在尿路梗阻。少尿期的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尿期、多尿期和功能恢复期。
在少尿期,患者通常在原发病后的一天内出现少尿,并且尿量会逐渐减少。此阶段的平均每日尿量约为150ml,但在开始的1~2天,可能比这个数值还要低。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突然下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尿毒症,其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贫血以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和抽搐等。患者还可能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水平衡失衡等问题。
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将进入多尿期,这一阶段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信号。在多尿期,尿量可能会逐天翻倍,通常达到每天4万至6000ml。在多尿期开始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仍然较低,氮分解代谢增加,血肌酐和尿素氮不会立即下降,甚至可能继续上升。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时,这些指标才会开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血尿素氮降至正常水平,也仅仅意味着恢复了约30%的肾功能。
最后进入恢复期,由于之前的损失,患者通常表现为虚弱、消瘦和肌肉萎缩。但经过半年的恢复,体力会逐渐恢复。
除了上述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还存在一种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这种类型的患者肾小管回收能力受损,远低于肾小球滤过率。由于小管无法吸收小球过滤液,患者的尿量增加或接近正常。由于实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素氮等代谢物仍会滞留在体内,导致氮血症甚至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