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分为原发与继发性两种类型,其病因各异。
一、肾上腺原发性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结核是导致肾上腺原发性皮质功能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双侧肾上腺受到结核的侵袭,大部分肾上腺组织受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肺部、骨骼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在20世纪50年代,肾上腺结核约占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一半。尽管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控制,其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它仍然是导致中国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自身免疫障碍也是一个常见的病因。特发性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肾上腺皮质萎缩,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抗肾上腺组织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侵入束带细胞,而抗原则主要存在于颗粒体和线粒体中。该病通常伴随着其他自身免疫障碍,如多发性内分泌腺功能不全综合征(Schmidt综合征),其中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腺衰竭、糖尿病、垂体功能减退等多种病症。
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恶性肿瘤肾上腺转移、双侧肾上腺转移(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肾上腺切除术后、全身霉菌感染、肾上腺淀粉样变等。在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中,需要注意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这可能是由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
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
这一病症主要由下丘脑垂体的感染、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分泌减少,从而引发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不论是原发还是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都是一项需要重视的病症。了解其病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