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大健康 2025-03-21 17:54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血象与影像:揭示急性血吸虫病的深入洞察
在急性血吸虫病的病程中,血象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这一特征性的变化成为诊断的重要参考。白细胞总数多为(10~30)×10^9/L,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比高达20%~40%,甚至有时可达90%。在极重的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中,这一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不增反降,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增加。而在慢性期,嗜酸性粒细胞仍会略有增加。到了晚期,由于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贫血。
除了血象,血清学检查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疾病进程的重要信息。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加,血清丙氨酸转酶(ALT)也有轻微的增加。到了晚期,由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血清蛋白显著降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发生倒置。而在慢性期,特别是无症状的患者,这些指标大多保持正常。
现代影像学技术如B型超声检查和CT扫描,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角。通过B超图像,我们可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当门静脉壁回声带增强(≥6 mm),呈现线性、管状乃至网状分离时,结合肝表面结节和脾肿大,可以明确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而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肝包膜和肝内门静脉区常出现钙化现象。CT扫描显示特殊现象:肝包膜增厚钙化,垂直于肝内钙化中隔,两者交界处有切痕。严重的肝纤维化甚至可以表现为独特的“龟背图像”。
通过血象、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急性血吸虫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这些指标的变化都反映了机体与疾病的博弈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疗参考。
上一篇:经常失眠会降低记忆力 失眠的5大危害你不可轻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