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血液中的一些关键成分出现了异常。具体来说,血钾(K+)、钙离子(Ca2+)、钠离子(Na+)和磷酸根离子(PO43-)的含量偏低,而血氯离子(Cl-)含量增高,血浆碳酸氢根离子(HCO3-)减少,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其中,血钾的正常或降低状态需要进一步关注。
二、尿液检测的结果显示,尿液中无细胞成分,碳酸氢根离子(HCO-)的排泄分数通常小于5%。尿液中的铵离子(NH4+)小于500mmol/24h,尿液pH值小于5.5。值得注意的是,尿钾排泄量有所增加。
三、进行负荷试验以进一步诊断:
1. 氯化铵试验:对于可疑或不完全性Ⅰ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口服氯化铵,连续三天分三次进行。第三天时,当血HCO3-降至20mmol/L以下,而尿液pH值却大于5.5时,具有诊断意义。肝病患者可使用氯化钙替代氯化铵进行此试验。
2. 尿铵测定:正常人的尿铵排泄量约为400mmol/d,而Ⅰ型RTA患者的尿铵排泄量几乎为零,即小于40mmol/d。
3. 尿PCO2测定:通过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使血液pH值保持稳定。当尿液pH值大于血液pH值时,如果尿PCO2大于血PCO22.66kPa或以上,即具有诊断意义。如果尿液呈碱性,无论血液HCO3-浓度是否恢复正常,尿液PCO2大于9.3kPa可视为集合管H+分泌能力正常。
4. 尿胱氨酸检查:近曲小管疾病常伴随胱氨酸尿。在酸负荷试验中,如果尿液pH值小于或等于5.5,有助于诊断Ⅱ型RTA的亚型。
5. 碱负荷试验:通过口服碳酸氢钠并逐渐增加剂量,同时监测血液和尿液中的HCO3-含量。此试验可以鉴别Ⅰ型和Ⅱ型RTA。
四、影像学和超声波检查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KUB平片可以发现鱼籽样肾结石,而IVP则可以了解骨病情况。超声波检查则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是否有钙化和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