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该做哪些检查
眼底疾病辅助检查详解
在眼底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视网膜血管病变及黄斑病变,尤其是与PV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相关的病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网膜血管被纤维膜牵引时,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视网膜静脉怒张、充盈延迟的现象。在黄斑周围,小血管呈现出迂曲聚集的特征,有时还会出现小荧光素渗漏点。当黄斑出现广泛渗漏、弥漫性或囊状水肿时,这些渗漏点会更为明显,有时融合形成花瓣状或大片荧光区域。
2. OCT检查:在PVR与黄斑病变的关联中,OCT检查展现出多种不同表现。例如,玻璃黄斑牵引、不规则黄斑前膜等现象都能通过OCT清晰呈现。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水肿、增厚、囊变或脱离,甚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微皱纹,也能通过OCT检查得以明确。
3. 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PVR黄斑病变与其他原因导致的黄斑病变中,mERG的表现虽然有所相似,但其三维地形图能独特地展示黄斑区尖峰的显著降低或消失,有时呈波浪状外观。mERG的曲线图也能显示a波和b波的幅度显著降低,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当屈光间质出现混浊时,如何准确评估黄斑功能成为了一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光感、光定位检查以及B超检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B超检查,不仅能了解玻璃纤维膜的分布和活动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后极视网膜和黄斑区域的情况。在PVR导致的黄斑病变中,B超检查能发现后极端视网膜和黄斑区的回声增强,揭示黄斑牵引的线索、黄斑前膜以及可能的黄斑脱离和玻璃体脱离等情况。
通过这些详细的辅助检查,医生能更准确地诊断眼底疾病,尤其是与PVR相关的黄斑病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