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必修课-如何让孩子知道“死亡”
孩子的小脑瓜里,常常会涌现出关于生命终点的一些疑问:“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怎么样?”这些问题像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面对这些好奇宝宝的问题,家长们应该如何回应呢?
避免模糊或闪烁其辞的回答。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应当正面回应,引导孩子尊重生命,向他们阐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带着孩子扫墓时,孩子可能会谈论到死亡的话题。这时,父母不应该回避或者觉得不吉利。可以回想起孩子最喜欢的奶奶,告诉她奶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依然怀念她、尊敬她。活着的时候,奶奶是如何爱我们的,她是如何努力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家长们需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回答孩子的问题,适当的委婉表达也很重要。过于直白的回答可能会让孩子难以理解或感到恐惧,而模糊的回答则可能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困惑。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更具体、更客观地了解死亡,比如告诉孩子人死后身体不能活动,没有呼吸和心跳,无法再玩游戏、吃糖果等。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生命和活力的流逝并不是永恒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死亡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图画书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死亡是不能呼吸、吃饭、走路、说话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死亡,如细胞老化、新陈代谢缓慢等,让他们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个正常过程。
家长应该积极回应孩子关于死亡的疑问,帮助他们建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作为心理服务基础科普讲师,我深知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命的终结。也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的审阅和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推广工作委员会的支持,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