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毒品常常引发自残攻击
新型毒品蔓延迅速,警惕合成毒品危害
近日,从微微健康网传来消息,本市毒品消费市场上新型毒品泛滥成灾,合成毒品尤为突出,逐渐成为了消费主流。这种毒品的兴奋和致幻作用,极易导致聚众、自残攻击和交通事故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据北京市禁毒办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政委金志海透露,去年北京市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4300余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5余人,收缴各类毒品达92公斤。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本市已经在227个街道、社区建立了“向日葵社区”,该社区集人员日常管理、戒毒康复、医疗救助和就业指导于一体。还研发了“向日葵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戒毒人员出所、康复、帮教、尿检的信息化管理。
金志海介绍,本市通过运用禁毒社会治安防控平台应用电子地图、数字模型等先进技术,有效地遏制了毒情反弹。各部门在信息化平台上建立起联合审批检查、信息互通共享的协作机制,确保了易制毒化学品、精麻管制药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的隐秘监管。对于超量、超品种的交易行为也能做到第一时间主动发现。
当前本市毒情依然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仅2010、2011两年,本市就查获了超过5100名吸食合成类毒品的人员。合成毒品已成为市场主流,其危害愈发严重。除此之外,成瘾人员基数大、复吸率高仍是难以治理的问题。毒品问题向郊区县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毒品犯罪集团化、暴力化现象也更加突出。甚至在去年,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时出现了民警受伤的情况。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毒品泛滥的势头。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保护我们的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