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暴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城市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发表重要观点。他阐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年平均雨日数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下降态势。这一变化体现在小雨日数的显著减少,减少了约13%,而暴雨日数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增加了约10%。这样的变化背后,预示着我国的气候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周兵指出,小雨日数的减少可能意味着干旱风险的增加。当天空中的雨滴稀疏,滋润大地的水分减少,干旱的威胁便悄然滋生。而暴雨日数的增加则意味着短时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这无疑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城市内涝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不仅可能引发城市的洪水灾害,也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周兵提到,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分布正在受到深刻的影响。全球平均温度正在持续上升,2019年更是成为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6年的第二热年份。这一趋势与全球升温的大背景紧密相连。自1951年以来,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24℃,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水资源的分布和降水特点,也使得降水强度的变化更加剧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的洪涝形势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极端的气候现象干旱的地区越来越干旱,湿润的地区越来越湿润。
在阐述我国水循环的特点时,周兵总结了三大特点。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降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水循环更加剧烈。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愈发明显,南方涝灾频发而北方则面临更为严重的干旱问题。我国的西部地区大部分变暖变湿,呈现出暖湿化的特点。周兵强调,面对全球变暖的背景和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旱涝分布的变化特点,切实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这不仅关乎我们的生产生活安全,也是对我们智慧与决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