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焚书:焚的是一种焦虑的心理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学生焚书事件在湖北京山一中掀起波澜。学生们集体将书籍堆积,随后点燃火焰,伴随着愤怒的怒骂声,书籍在熊熊燃烧。这场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学生们被学校剥削的惨痛经历。让我们回溯事件的源头,其深层原因。
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学生们不再需要缴纳学费,学校的收入来源因此大大减少。加之国家严格规定学校饭堂不得外包,一些习惯于大手大脚的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学生们手中的资料书以及其他服务维修费用。
从曝光清单中可见,学校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名目繁多,包括空调维修费、胶印费、多媒体服务费等。最大的费用则是学生不得不购买的资料书。令人惊讶的是,学校在收取费用时竟然通知高三年级的学生要额外缴纳700元的资料费。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通知,学生们产生了疑惑,纷纷向老师询问原因。老师们却轻描淡写地回应“照交就是了,多还少补”。
对于这一说法,学生们并不买账。他们指出,学校从未退还过多收的钱,补交钱款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愤怒的学生们奔走相告,声讨学校乱收费的行为。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学生们本就承受着巨大的课业压力,对学校早已心生不满。于是,有人提出以焚书的方式引起校长和国家的重视。于是,学生们纷纷拿出资料书,集中在一起,迅速点燃火焰。这就是湖北京山一中焚书事件的始末。
这一事件引起了湖北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将矛头指向老师乱收费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现下教育体制的不满。在编者看来,学校乱收费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经费几乎全部由教育厅拨付的情况下,几乎每所学校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学校认为学生不会反抗,所以敢于乱收费。
90后的学生比前一代更加勇敢和独立。他们敢于表达不满,敢于挑战权威。他们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缺乏心理素质教育导致他们选择以焚书的方式发泄焦虑。其实,学生们渴望的是减轻课业负担,得到更多的心理辅导。
编者认为乱收费是焚书事件的导火线,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心理焦虑。国家应该重视的不仅是事件本身,更是事件背后学生们焦虑的心灵。只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心理辅导,才能减少类似焚书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