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注射导致我国年约39万人死亡

大健康 2025-04-16 07:03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输液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的输液量高达8瓶,远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中国安全注射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9万。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此发出警告,过度输液可能会带来比想象中更为严重的后果。输液,这个众所周知疗效快的医疗手段,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医疗实践中,“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似乎已被颠覆。

实际上,对于某些疾病来说,输液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手段。问题在于一些医院和医生过于推崇输液治疗,甚至对于普通的感冒也会建议患者进行输液。他们利用患者的焦虑心理,强调口服药的疗效可能不如输液快。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可能使患者陷入“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除了输液的过度使用,非合理用药、非合理检查等“小病大治、大病久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过度医疗的行为不仅会让患者的身体受损、钱包受伤,恶化国人体质状况,还会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巨大浪费和流失。据估算,医疗机构滥开药、滥检查等现象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在20%至30%之间。如果再考虑到药品回扣、药品虚高定价、乱收费等现象,医保基金浪费和流失的比例可能不低于50%。

过度医疗的根源在于过度市场化。医院和医生的待遇过度市场化,导致他们在赚钱的路上逐渐背离了自己的使命。要遏制这种现象,需要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定位,改变对医院的考核体系,不是看分院开了多少家,进了多少先进设备,而是要看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度。也需要构建更合理的医生收入构成体系,加强基本保障,弱化经济考核,遏制“创收”的冲动。

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将门诊和住院系统分开,医院仅提供住院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床位费;门诊医生仅提供医疗服务,不从事药品经营。这样的模式有效地遏制了过度医疗的现象。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让医疗真正回归公益的本质,让患者得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

面对过度医疗的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制度、法律、道德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权益,让医疗事业回归人道主义的本源。更多内容,敬请继续与研究。

上一篇:晒伤后不可立即使用美白面膜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