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老没劲需警惕5种病
在现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许多人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有些人尝试休息,却发现乏力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对此,专家提醒我们,这种情况可能并非简单的疲劳,而是需要警惕五种可能的疾病。
乏力,这个看似平常的症状,实则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征兆。专家指出,当我们遇到不明原因的乏力患者时,需要排除是否存在肿瘤、心脏病、肝硬化、肾衰竭、血液病等危及生命的重病。
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如果出现浑身没劲、多汗、心慌、爱发火等症状,饭量不减却体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甲亢所致。在中医看来,这可能是肝郁气滞、阴虚阳亢的表现。
老年人如果身体胖、食欲旺盛却总感乏力,尤其需要关注血糖问题。如果是体胖者,可能是湿热内蕴型;而食量大却消瘦的,则可能是气阴两虚型。
有些老年人在没有明显的心脏、肝脏或血糖问题的情况下,仍感到极度乏力,甚至连腿都抬不起来。这种情况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中医辨证为阳气不足、气虚。
对于四五十岁的女性,如果感到疲乏、失眠、烦躁,而心脏、甲状腺、血糖等检查又无异常,那么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专家认为,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同,有的人会出现潮热、出汗、脾气大、易失眠等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的症状;有的人则会怕冷,属于肾阳虚;还有的人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打嗝等,这通常是脾胃虚弱所致。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上热下寒型,上半身火热症状如口干、牙痛、口腔溃疡等与下半身寒凉症状如腿痛、腿冷等并存。对此,患者一方面需要补肝肾、疏肝理气、养血宁心安神,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清热。
还有一类患者,长期感到体力下降、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至少持续半年以上,并伴有心慌、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这类患者往往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西医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而中医则辨证为肝郁气滞、气虚、血淤等。在治疗上,除了休息、减压、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外,还需根据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专家强调,对于疲劳和倦怠,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身体“虚”了需要补一补。实际上,中医辨证有实有虚,不能盲目补益。即使是虚证,也不能直接补充,很多时候需要先调理脾胃、理气活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补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避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更多关于日常保健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