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谣言惑众”背后是伤不起的公信力

大健康 2025-04-18 01:17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新华网南京报道,日期为4月26日,记者刘巍巍采访报道。近日,从皮鞋到袋泡茶,再到蜜饯,问题食品频频亮相,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究竟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

这个问题仿佛触及了天际,让人无法回答。更糟糕的是,随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动不断升级,各种不负责任的谣言也开始泛滥。一时间,人心惶惶,仿佛连嘴巴都不再安全。

举一个例子吧,随手翻阅微博时,我们会听说拉面中也含有致癌的蓬灰。但实际上,蓬灰并非致癌物质,而是拉面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尽管有些网友称这些谣言太过离谱,但记者仍然感叹,要识别这些谣言还真是一项技术活儿。

谣言并不是微博时代的特产。早在古代,周公就曾深受其害。但微博时代的谣言有其独特之处:来源模糊、无差别地“扫射”、措辞模糊却显得正义感十足。以拉面事件为例,虽然牵扯到了某电视台,但并没有明确的播发时间和调查情况,来源十分模糊。一句“所有拉面都添加”的言论,虽然没有像毒胶囊、蜜饯、袋泡茶那样精准指向特定目标,但却依然让人心生疑虑。

有人说,中国的谣言界最神秘的是那些披着各色外衣的内部人士。他们几句话就能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爆料看似不靠谱,但却如长了翅膀一般满天飞。尤其是那些手握话语权的“权威人士”的表态,更是让人无法忽视。

为何谣言能够蛊惑人心,甚至发展成为伤害一个行业的无形暴力呢?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让人们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当类似言论再次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直接转发,至于内心是否相信,反而被放在了一边。

从这个角度看,谣言之所以难以遏制,归根结底是信任度问题。有关部门未能赢得公众的信任,谣言便有了生长的土壤。即使有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一旦有机会就会迅速传播。

微博时代,谣言已无法仅依靠智者的力量来遏制,甚至无法仅依靠公开透明来解决。重塑整个国家的信任体系,显然成为了辟谣的最佳途径。但这条路很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谣言制造者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真的有善意,就应该先思考再行动。而我们自己也应该学会理性思考,像那位青岛市民一样,对事物保持质疑精神,多做学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重建信任,让谣言失去市场。

上一篇:初级电工证报考条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