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大学曝光
虚假大学的常见套路与介绍
一、虚假大学的常见套路
虚假大学,以其五花八门的手段诱骗着许多渴望学习的学子。其常见的套路包括:
1. 校名混淆正规院校
这些虚假大学常常通过盗用正规高校的简称或替换关键词来制造混淆。比如,在辽宁,他们使用“沈阳工程管理学院”这样的名称,仅仅通过改变一个词,就试图迷惑人心。在北京,一些虚假大学更是直接仿冒正规高校的历史名称,如“首都医学院”,利用人们对历史的信任来制造假象。
2. 虚假承诺与伪造资质
虚假大学会做出各种诱人的承诺,如“包分配工作”、“校企合作”等。例如,吉林某金融学院承诺毕业后分配到银行,但实际上并无任何企业合作资质。他们还会盗用正规高校的官网图片和信息,如“辽宁轻工职工大学”就仿冒了“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的招生简章。
3. 伪造办学资质与场地
有些虚假大学甚至虚构校址,或冒充成人教育机构。比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学院”就伪造与中国民航大学的关联。而山东的一些虚假大学如山东经济管理学院,仅通过线上进行招生诈骗,无实体校区。
二、地域分布与典型案例展示
虚假大学的地域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典型案例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北京,虚假大学高发,占全国39%,多仿冒名校历史名称;而在山东,由于高考竞争激烈,一些虚假大学就利用这一现状,伪造“热门专业”标签。不同地区的虚假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诈骗手段。
三、权威曝光名单与防骗指南
面对众多的虚假大学,我们如何识别和防范呢?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官方网站及“阳光高考”平台查询正规高校名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网(学信网)可以验证学历真伪。全国已曝光391所虚假大学,涵盖多个省市,其完整名单可通过官网检索。防骗的关键是警惕“低分高录”承诺、实地考察校区以及核实招生代码。
四、动态(2025年3月)
近期,辽宁、吉林等地新增的6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这些大学通过电话营销和伪造网站进行诈骗活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勿轻信“补录”“扩招”等话术。教育部联合网信办开展“清朗教育领域网络诈骗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大学网站和招生广告,为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招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