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作?
关于脑猝死的一些知识及其防治方法
在生活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遭遇脑猝死,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健康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脑猝死的发生呢?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或复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已经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及早进行脑血管状况检查,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病变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超过了心脏病和癌症。其中,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主力军,每年新增的脑卒中病例高达250万。而在现有的700多万脑血管病患者中,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150万。
一部分的颅内动脉狭窄并无明显症状,这使得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医生容易忽略。即使身体发出了一些如头晕、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预警信号”,如果症状不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也可能会被忽视。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多次发作后可能会导致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永久的偏瘫、失语,甚至死亡。
颅动脉狭窄一旦存在就很难逆转,卒中的复发风险也随之上升。近一半的患者在三年内会再次复发脑血管疾病,而且复发的后遗症和肢体残疾通常比第一次更为严重。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高危风险。
为了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脑血管检查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关键。常用的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核心。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基石,其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的获益可能优于阿司匹林。
在由赛诺菲集团支持、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神经内科论坛上,专家们强调预防卒中复发是一场“持久战”。目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两大误区:用药不规范和擅自停药。有些患者试图通过保健品、定期输液来代替正规药物治疗,这样往往会错失了预防的机会。也有患者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结果停药后短时间内又发生了脑卒中复发。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足疗程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才能获取长期预防的效益。
预防脑猝死需要持久战,不仅需要患者的努力,还需要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降低脑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