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宅家半年你和爸妈的关系还好吗

大健康 2025-04-23 13:16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马源,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已在家中宅居长达五个多月。面对五门功课的“挂科”挑战,他需要在家中努力复习,争取通过补考,顺利毕业。

家中的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马源的父母时常闯入他的房间,探询他的学习进展。若是发现他在白日里沉睡或早晨起床稍晚,便会引发一番唠叨:“还不复习,再不复习怎么毕业?不毕业怎么养活自己?”每日的念叨让马源倍感压力,他试图与父母沟通,但往往因几句话不和而引发争吵。

这种紧张关系并非个案。疫情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数,将大学的寒假延伸到了酷暑,使得许多非毕业生无法返校。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继续宅在家中。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两代人长时间的相处变得充满挑战,许多家庭关系因此变得紧张。

强势的父母更容易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马源的情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是班里辅导员重点关心的对象,经常向辅导员诉苦家中无法安心学习,快要待不下去了。

这种紧张氛围不仅困扰着马源,也让他的父亲感到焦虑。五月底,马源的父亲利用自驾带孩子返校拿东西的机会与辅导员进行了沟通。马源评价他的父亲是一个坚定的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就会全力以赴。那天,尽管辅导员因忙于毕业生的返校事宜而没时间见家长,但马源的父亲在学校门口等待了数小时,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七点半,直到辅导员加班结束。

从孩子的小时候到即将大学毕业,马源的父亲和辅导员一直聊到了深夜。回溯过去,当马源高中时,他的父亲不顾他的反对,坚持让他转学到一所更好的学校。这一决定不仅让马源离开了熟悉的同学和环境,也让他的成绩从优秀变得平平,为此马源一直心存芥蒂,父子关系也因此产生了裂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接触过众多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她指出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具有一个共性强势。这种强势容易忽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从而伤害孩子并引发强烈的反抗。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被尊重,希望被视为成年人进行平等交流。一些强势的父母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严厉管教已经成年的孩子,导致冲突在所难免。

疫情对于亲子关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蔺秀云及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家庭关系进行了调研,发现疫情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在疫情期间,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发生了改变,家长有更多的时间监管孩子的学习和娱乐,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父母更多干涉。同时家人们也有了更多时间共享生活经验与快乐,更加珍惜亲情。

在马源和父亲之间,疫情成为了一种和解的契机。当父亲与辅导员倾诉和孩子相处的不愉快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强势和与马源的交流方式是否过于急躁。辅导员建议父亲应该多听取马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目前最重要的是齐心协力让孩子顺利毕业。与此马源也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和在沟通中的失控,父子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在倾诉后开始萌芽。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辅导员们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冯晓敏是青岛理工大学的一名辅导员,从三月初开始她就积极与学生沟通,成为了学生们的知心人。她和学生们年龄相仿,因此学生们愿意向她倾诉烦恼。沟通不到位是学生和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时候多说一句话,就能少一个误会”。当沟通壁垒被打破,误会消除后,关系自然会变得融洽一些。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与家长的相处不融洽是他们咨询冯晓敏的一大主题。她经常听到学生们抱怨父母看自己不顺眼,期待开学以逃避家庭矛盾。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源于沟通的不畅和误会的累积。一些男同学尤其需要学会和父母坦诚沟通,因为那可能会让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理解而非指责:深化家庭互动的关键

对于仍在家中度过大学生活的学子们来说,如何缓解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面对这一问题,除了常见的建议,如消除叛逆心理、避免顶嘴、主动做家务等,我们还需要深入更多层面的解决方案。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却因为情绪的困扰而无法做到。

蔺秀云专家强调,理解家庭的互动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不能仅停留在行为层面。我们需要透过表面的行为,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明白对方为何会如此行事。

正如家庭治疗学者萨提亚所提出的“冰山理论”,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就像一座庞大的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对方的行为,而更大的内在世界却隐藏在深处,不为人知。在家庭互动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对方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却很少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

当家长或孩子发脾气、咆哮时,可能只是当时的情景或行为触发了他们的痛苦情绪。这种痛苦情绪并不会直接以痛苦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往往上升为愤怒和斥责。作为孩子或者家庭成员,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一些言语行为可能并不是为了让我们难受,而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父母首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做到,而是不能做到。作为孩子,我们需要理解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了解情绪背后的真实诉求,沟通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那么,如何深化这种理解并实现良好的沟通呢?蔺秀云给出了一个实用的方法:“让对方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任何人都希望在一段关系中被尊重、被喜爱和被肯定。当我们希望父母做出某些行为时,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或者给予一些积极的、让他们感到舒服的回应。同样地,当父母希望我们做出某些行为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来引导我们。

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我们可以建立起更加和谐、理解的家庭关系。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与父母的紧张关系,还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记住,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理解而非指责之上的。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