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的功效与作用,服用珍珠粉的禁忌,内服、外用珍珠粉功效

皮肤病 2023-05-31 22:12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珍珠粉的功效与作用,服用珍珠粉的禁忌,内服、外用珍珠粉功效
 
  高品质珍珠粉可内服。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无机成分,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在90%以上,还含有少量壳角蛋白、水溶性蛋白质、肽类、18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卟啉类和微量元素等功能成分。高品质的珍珠粉是可以内服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珍珠粉功能包括去除黄褐斑、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等。传统名方中成药等均含有珍珠成分。
 
  现磨的珍珠粉难吸收。珍珠粉具有美容功效,可外敷也可内服。但珍珠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及角壳蛋白均不溶于水,人体服用后难以吸收,故一些爱美女性以现磨珍珠粉含水口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现磨珍珠粉往往只有几十目,内服很难吸收且伤肠胃,也未经消毒杀菌处理,这样的珍珠粉不宜内服。
 
  可内服的珍珠粉标准。采用现代科技加工而成的口服珍珠粉细度应在2000~10000目。目数越大,表示颗粒越细。200目约为75微米,10000目约为1.3微米。用现代工艺加工的水溶珍珠粉能溶于水,吸收率可达50%~90%。动物实验显示,长期使用口服水溶性珍珠粉是安全的。求美者应选择有国家批准文号、质量上乘的口服珍珠粉产品,将0.3克珍珠粉倒入舌下,抿含4~5分钟,然后温水送入。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内服珍珠粉。由于珍珠粉属于凉性中药,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只有燥热体质的人才适合。而对于虚寒体质(如四肢发冷、脾胃不调等)的人,如果长期服用珍珠粉,非但不能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肢冷、面色蜡黄等症状。所以,想内服珍珠粉的人最好先咨询中医。女性在月经期应停服珍珠粉。
 
  服用珍珠粉的几大禁忌!
 
  珍珠粉是用三角帆蚌、褶纹冠蚌、马氏珠母贝等贝类动物所产珍珠,磨制而成的粉状物,呈白色或为白色,有珍珠特殊腥味。口服珍珠粉,可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失眠头痛,肠胃炎等。外敷珍珠粉,可以治疗刀伤,烫伤,烧伤等伤口出血,溃烂以及口腔溃疡,咽喉炎等。口服和外用珍珠粉,还可以使肌肤滋润美白,去皱抗衰,消除色斑,具有显著的养颜美容之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属于寒性体质,如果长期服用珍珠粉,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四肢发冷、面色蜡黄等寒邪伤正的症状。,体质偏寒、胃寒和结石症患者,也不适合服用珍珠粉。所以在服用珍珠粉前,一定要先寻医就诊,辨明自身属于哪种体质后,再决定是否可以内服。
 
  珍珠入药内服,必须经过炮制加工,将其研磨为如面粉一样的极细粉末,否则可能对脏腑特别是脾胃产生损害。将珍珠研磨成细粉,可促进胃肠吸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是越细越好。外用也是如此。
 
  ,珍珠粉不宜与草酸类食物(如菠菜)同食,以免引发结石。珍珠粉性凉,故女性在月经期间宜停用,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已发现对珍珠过敏者,应忌用。
 
  内服珍珠粉七大功效
 
  增强免疫力、补充钙质、葆春延衰、改善睡眠、治疗溃疡、养肝明目、辅助降压。
 
  增强免疫力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止疾病侵袭的屏障,也是疾病入侵机体后的抵抗系统。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将会导致防病抗病能力的降低,尤其对流行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珍珠粉含有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淋巴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成熟所必需,且对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及合成蛋白质类型有明显影响。长期坚持内服珍珠粉能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B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很多顾客长期服用珍珠粉后明显比同龄人气色要好很多。
 
  补充钙质,强身健体
 
  近代营养学家研究证明,现代人类每日需要的钙量与实际摄入的钙量严重失调。珍珠粉作为新型的补钙剂,正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重视,被誉成为“珍珠钙”。   ,钙含量高,珍珠粉中含有90-92%的活性钙,其中纯钙量达到38-40%,若每天服用600mg则相当与服用纯钙量为220-240mg。珍珠粉的纯钙量比常服的补钙剂葡萄糖酸钙大4倍,而且是纯天然的钙质,安全又健康。
 
  ,钙的消化吸收率高,目前市场上的补钙剂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两种,其吸收率在25-32%之间,葡萄糖酸钙为27%,柠檬酸钙为30%,普通珍珠粉的吸收率为29%,纳米级的珍珠粉吸收率要更高。如果你已经在服珍珠粉,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再服用其它钙剂来补钙啦。
 
  葆春延衰,青春常在
 
  自由基是衰老的重要引发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自身抵抗自由基的能力会而降低, 皮肤及身体器官就会出现提早老化的现象。珍珠粉本身含有的锰、铜、锌等三种微量元素是组成SOD的成分,用珍珠粉涂面,可促进人体肌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保持皮肤白皙。,由于S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故用珍珠粉涂面可防止皮肤衰老、起皱。值得注意的是,珍珠粉应内调外养,持续调理,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年满六十仍旧青春不老,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改善睡眠,乐享安睡之夜
 
  据《本草纲目》记载"珍珠,镇心安魂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记载珍珠具有安神定惊作用,用于惊悸失眠。珍珠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对大脑中枢起到“安抚与镇定”作用,人体吸收后就能使过度兴奋而导致疲劳的细胞得到滋养,使之安静下来,对于小儿的受惊癫痫同样适用。 ,珍珠粉不是神药,对于情绪障碍、兴奋、焦虑、抑郁等所致的失眠,应进行精神上的自我调适, 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珍珠粉,则能有效改善睡眠,从而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文健康无忧网)
 
  治疗溃疡,促进口腔健康
 
  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 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珍珠粉具有清热解毒,收敛伤口之效,特别的纳米珍珠粉的平均粒径细达40~100纳米,相当于毛孔的 1/60,能够以最大的表面积与溃疡面接触,发挥其功效。珍珠粉有清胃火降心火之效,配合内服能够标本兼治。
 
  养肝明目,缓解视力疲劳
 
  珍珠粉有清热解毒之效,能够清肝火。肝主目,肝火旺则目生翳,视力模糊。经过研究发现,珍珠粉中的硒可以强化视觉神经的传导,改善视力状况;微量元素中的锌可促进视神经的轴浆运输,改善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叙述“珍珠有明目消翳之功能,主治目生云翳”,所以很多学者都将珍珠粉成为“眼科圣药”。长期服用珍珠粉,有可能让你视物模糊的情况得到改善哦。
 
  辅助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肝阳上亢所致,近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我国中药瑰宝——珍珠粉有镇惊安神、养阴熄风、镇肝潜阳的功效,从而达到降压的功效,现代临床使用降压药“珍菊降压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实践证明,如果血压高出不多,完全可以用珍珠粉生物降压,天然安全;如血压过高,则应用西药降血压为主,珍珠粉降压为辅。
 
  除以上所述的几大功效外,内服珍珠粉还有治疗咽炎、治疗便秘和排内毒、治疗心律失常、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妇科病等功效,这些功效在现代医学里都已经得到了证实。内服一定要坚持长期、规律,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外用珍珠粉功效
 
  美白、控油、祛痘、去黑头、淡斑、生肌。
 
  美白,自然白皙透出来
 
  珍珠自古流传美白功效,现代科学发现,珍珠中微量元素能促进SOD的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硒是制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物质,这种酶与SOD一样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肤色。珍珠粉美白需要内服外用配合,效果才能显现。
 
  控油,还肌肤一片素净
 
  夏日炎炎,脸上油光闪闪,相信大多数爱美女性都有这个烦恼。如何有效的去除脸上的油光,还自己一张素净的脸?推荐天然纳米珍珠粉。纳米珍珠粉粒径极细,所以表面积很大,有极好的吸附能力,可以将多余油脂吸附在其上。它也有收敛作用,可以控制油脂分泌让皮肤干爽清洁。
 
  祛痘,只要青春不要痘
 
  珍珠粉可以清热解毒,清洁皮肤,控制油分,还可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恢复。内服可清热解毒,内服外用相结合,对付痘痘十分有效。
 
  去黑头,让毛孔自在呼吸
 
  黑头是硬化油脂阻塞物,通常出现在额头和鼻子部位。当皮脂腺受到过分刺激分泌大量皮脂,毛孔充满多余的油脂而造成阻塞时,在鼻子部位,通常会有油腻的感觉。而这些油脂最终会硬化,经氧化后成为黑色的小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头。   珍珠粉去黑头奥秘在于珍珠粉的毛孔深层清洁能力一流,吸附能力非常强,可以把死皮和毛孔深层污垢“吸”下来。
 
  淡斑,净白回归美丽重现
 
  《本草纲目》早就明确指出“珍珠,除黑黯”, 珍珠粉中所含的大量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遏止过氧化脂的增加,从而有效去除三大斑。
 
  生肌,修复创口不留痕迹
 
  珍珠粉对皮肤的外伤(刀伤、烧伤、烫伤等)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这是因为,珍珠粉可以促进人体内的胶原细胞生长,而胶原细胞是促使肌肤再生的主要功臣,珍珠粉也有比较显著的消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再生,防止伤口进一步恶化。珍珠粉外用于伤口能填充组织间隙,粘连血管组织,发挥其消炎、促进胶原细胞生长的功效,促使机体细胞再生。 根据临床试验,用珍珠粉治疗前,可先以生理盐水或双氧水仔细清洗创患部位,然后用适量珍珠粉均匀涂抹在创面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每天换药1次。若受创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可将水泡弄破,更不能将上面的皮层撕掉;针对刀伤和脓疮,若患处已出现化脓,则应先进行排脓清洁伤口处理,清理完伤口后,再涂上珍珠粉,效果较好。
 
如果以上关于珍珠粉的功效与作用,服用珍珠粉的禁忌,内服、外用珍珠粉功效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