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癣、湿疹分不清?中医两药膳调理

皮肤病 2023-05-31 22:13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皮肤干干的是干癣、湿湿的是湿疹,干癣、湿疹这样分对吗?」中医师表示,提到干癣、湿疹多数人都容易望文生义,而有干癣的临床表现就是肌肤干燥,湿疹则必会潮湿渗液的错误迷思。导致许多患者面临湿疹或干癣问题时,傻傻分不清,延误治疗黄金时间!

提到干癣、湿疹多数人都容易望文生义,而有干癣的临床表现就是肌肤干燥,湿疹则必会潮湿渗液的错误迷思。

湿疹无故找上门?痰湿体质惹祸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周宗翰表示,虽然湿疹与干癣皆会让患者感到痒痛不适,但其表现方式与生成原因却大不相同。以湿疹来说,造成其发生的原因,与患者肝、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痰湿体质」有关。

长期积湿生热的状态下,易导致身体中的代谢废物、垃圾无法有效排除。一旦这些老旧废物在血液中沉积过多,不干净的血液便会触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促使其加大排毒能力,便引起皮肤出现一连串的湿疹症状,包括皮肤发痒、干燥,产生鳞屑裂开、变红和发炎等反应。

若未加以妥善治疗,皮肤长期受到存活于皮肤表面的细菌的感染后,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不规则的小水泡,甚至流出液体,造成湿性湿疹的产生。久了更可能硬化、结痂转变成干性湿疹,这也就是湿疹为何会容易与干癣混淆的原因。

干癣、湿疹分不清?中医两药膳调理

薏仁加大米有助养胃气利湿,达到祛湿理脾、改善湿疹问题的作用。

湿疹不上身!喝薏仁大米粥祛湿理脾

湿疹与患者肝、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痰湿体质」有关,在治疗上须从调养体质及排除湿气着手。事实上,中医所称的「湿」,是毛细孔无法正常开合排出体内湿气、老旧废物,故中医湿疹治疗以祛湿为主。周宗翰中医师也提供一套有助祛湿理脾,加速体内淤滞湿气排除的「薏仁大米粥」给大家参考

★薏仁大米粥

材料大米1杯、薏仁1/ 2杯、水4杯。

大米薏仁的比例维持在2 1。

作法将大米、薏仁淘洗3-4次,接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电锅蒸煮至开关跳起即可食用。

效果薏仁加大米有助养胃气利湿,达到祛湿理脾、改善湿疹问题的作用。

周宗翰中医师提醒,在湿疹治疗之初,由于体内湿毒会被诱发排出,容易使湿疹症状看似加剧,而使病患心生惶恐,这是治疗的正常现象,患者不需过度担忧。

银屑纷飞!换季干癣易好发

至于干癣则是属于一种慢性免疫性、发炎性的皮肤病,多好发于季节变换或冬天。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大量的红色斑块,其上覆盖着厚厚的银白色鳞屑角质,搔抓或刮除时,就会产生如同下雪般纷飞的落屑,又名「银屑病」。

玄参、麦门冬等药材相互搭配制成茶饮饮用,有滋阴润燥,舒缓不适、缓解干癣搔痒症状的作用。

目前医学界认为干癣与免疫功能失调及遗传有关,但其他例如季节交替、身心压力、病毒、细菌、内分泌紊乱、代谢失调、过份劳累、外伤及饮食失衡等,也都可能成为诱发干癣的原因之一。而中医认为,干癣产生与七情内伤、气机壅滞、热毒蕴伏,或因饮食失节、脾胃失和;抑或是风热毒邪,所导致的经落阻滞、气血凝结有关。或若病久或反复发作,造成阴血耗伤、气血失和,恐使病情拖延不愈。

舒缓湿疹不适!巧喝「玄参麦门冬茶」

干癣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可分成血热内蕴证、血虚风燥证、气血瘀滞证、湿毒蕴阻证、火毒炽盛证等5大类型。但不论是上述何者,在治疗上总不外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养血润燥、袪邪通络等法。对此,周宗翰中医师提供一制作简单有助清热凉血、滋阴润燥,对症舒缓的「玄参麦门冬茶」给干癣患者参考

★玄参麦门冬茶

材料玄参3钱、麦门冬3钱、水700c.c、冰糖适量。

作法将玄参、麦门冬简单冲洗,去除表面脏污后,以700c.c的水量煮沸,接着熄火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后即可饮用。

效果

玄参,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的作用;麦门冬,则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效,两者相互搭配,有助滋阴润燥,舒缓干癣等肌肤发炎不适,缓解搔痒症状。

【中医师小叮咛】

,周宗翰医师也提醒,不论是干癣或是湿疹,日常生活中都应谨记下列7大保养原则,才是远离搔痒不适,摆脱湿疹、干癣侵扰的不二法则。

酒、葱、蒜、辣椒、羊肉等腥发性饮食,都容易诱发湿疹、干癣。

原则1/忌食腥发饮食(酒、葱、蒜、辣椒、羊肉等)。

原则2/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压力起伏过大。

原则3/禁止乱服成药或不明药物。

原则4/切忌洗太烫的热水,平时应该保持肌肤的柔润。

原则5/注意自己的作息,尽量不要晚睡熬夜。

原则6/每日出门适度晒太阳并注意防晒。

原则7/如果真感到搔痒难耐,建议以拍打或是冰敷的方式取代搔抓较恰当,以避免指甲中的细菌造成患处感染,使症状更加恶化。


  该文章《干癣、湿疹分不清?中医两药膳调理》由网友『如若有你』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