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 冻伤症状 冻伤的治疗

皮肤病 2023-06-01 06:11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冻伤是寒冷损伤的一种.在寒冷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冻结后引起的病变.是低温引起的炎症.

  好发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如足.手.耳及面部等.因这些部位暴露于体外.表面积较大.皮下组织少.保温能力差.而热量易发散.最多见于足部.战时可占病例的.~.%.平时所占比例略低.但仍属最好发部位.

  冻伤为寒冷地区冬季的常见病.凡气温低于.℃的场合.均有可能发生.平时多为散发性.战时或在艰难的条件下活动(如野外作业.高山探险.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成批发病.战争史上.屡见在一些战役或战斗中.冻伤减员等于.甚至超过战伤减员这种令人怵目惊心的事例.身体对寒冷的第一个反应是局部血管收缩.皮肤变为苍白.继之全身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可减少散热.但又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和组织缺氧.在受冷过程中.某些末梢部位皮肤可发生血管舒缩交替.皮温波动.但在寒冷持续作用下.组织温度逐渐下降.以至冻结.

  在组织冻结及复温融化的过程中.冰晶的机械损伤作用.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的改变.细胞脱水等可造成细胞损伤.复温以后.由于血管损伤.特别是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较快出现.血液淤滞.血细胞破坏.血栓形成.局部的缺血.缺氧.使原已受损的细胞进一步损伤.无法修复.甚至无法存活.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及时纠正.则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亦可出现肌肉萎缩和神经功能障碍.

  寒冷损伤是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即冻伤)和非冻结性损伤.常见的非冻结性损伤有冻疮(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于暴露部位皮肤上出现的限局性紫红色斑块及肿胀).战壕足(在战壕中遇雨雪.或下肢泡在水中时出现的寒冷损伤)和浸渍足(下肢.主要是足.在冷水中长时间浸泡而又缺乏运动时发生的非冻结性冻伤.病程进展较缓.严重时亦可能发生组织坏死脱落)等.这些非冻结性损伤的病因通常是长时间接触高于 .℃的潮湿寒冷环境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全身产热量低于散热量.体温可逐渐下降.发生体温过低.一般以体内温度(通常以直肠温度为代表)低于.℃为体温过低的界限.体温低于.℃即能损害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体温低达.℃即有冻僵致命的危险.在非冻结性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冻伤.往往预后不良.冻伤病人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又常伴发不同程度的体温过低.这些都是处理冻伤病人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冻伤的发病因素

  环境低温是冻伤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局部防护不当.保暖不良.散热量大于局部获得的热量.局部温度持续下降到组织冰点以下.组织会发生冻结.人的皮肤冻结温度平均为-..℃(-..~-..℃).风和潮湿也是促进冻伤发病的强力因素.风力会扰乱衣内的静止空气层.具有保护作用的体外相对静止空气层.也因被风驱散变薄.水的导热率比空气大.多倍.而水蒸发时也会吸收大量的热.这些均使体热散失剧烈增加.

  凡能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的人体因素.均使冻伤易感性增高.如衣.鞋.手套过紧.长期静止不动.血管疾患.药物引起的小血管收缩等.均使局部血流不畅.全身疾病(包括精神障碍).受伤.失血.过劳.营养不良.缺氧等.均能影响机体产热和御寒能力.在严寒中.烟.酒应有所节制.饮酒后皮肤血管扩张而散热过多.饮酒过量则能使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烟草中的烟碱(尼古丁)有明显的收缩外周血管作用.使末梢部皮温降低.因人体组织对热的传导很差.冻伤的程度与局部暴露于寒冷的时间成正比.

  冻伤的临床表现

  患部受冻后.皮肤表现苍白无血色.冷硬.受冷过程中.先有疼痛.以后感觉麻痹进而消失.因感觉消失.患者不注意患部情况.这使冷冻程度加重.患部复温融化后.基于损伤范围及程度的差别.病情发展各异.分为.度.Ⅰ度冻伤只损及表皮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自觉发热.灼痛.发痒.一般数日内即可消肿痊愈.Ⅱ度冻伤可达表皮层下的真皮层.患部肿胀.充血.呈红色或紫红色.融化后几小时内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泡液橙黄色.半透明.为浆液性.泡底鲜红.若无并发感染.水泡可逐渐吸收.~.周后痂皮脱落痊愈.Ⅲ度冻伤的特点为冻区肿胀.皮肤呈青紫色或青灰色.感觉迟钝或消失.水泡多为血性泡.泡液鲜红.泡底呈灰白或污秽色.~.周后渗出液逐渐增加.泡液色由红而褐.若无感染.可结成黑痂.痂下可有新生的组织.如果复温融化后.患部远端肿胀不明显.而且水泡只在肢体近心端而不扩展至远端.肢端皮温低于正常.感觉消失.则说明远端血液循环不良.预后不良.冻部可逐渐变黑.干化.坏死脱落.这种最严重的累及骨骼的冻伤.或称为Ⅳ度冻伤.但因为早期时要区别Ⅲ.Ⅳ度冻伤比较困难.而且治疗方法也无明显区别.所以关于是否有必要再发出Ⅳ度冻伤.各家意见不一.

  冻伤的治疗

  目前认为最有效冻伤急救处理方法是局部尚处于冻结状态时的温水快速复温法.水温保持.~.℃为宜.持续到冻区软化.皮肤和甲床转红即可.快速复温时疼痛剧烈(应给镇痛药).复温后较早出现水泡.肿胀可更明显.但预后较佳.民间仍流行用雪搓.冷水浸泡和火烤等方法.这些方法不利于复温及其后的病程发展.故有害而无益.冻伤病人应尽快撤离寒冷环境.给以热饮.患部保暖.若无温水复温条件可将患部置于自身或他人暖和体部进行复温.

  Ⅰ.Ⅱ度冻伤局部可涂用.%呋喃西林霜剂或.%新霉素霜剂.重度冻伤于融化后 .~.日之内开始用..%洗必泰(双氯苯双胍己烷)液温浴(.℃).每日.~.次.每次.~.分钟.温浴后敷呋喃西林霜剂.连续.~.日.可获良好疗效.较大的水泡可在无菌条件下排液.创面应及时清创.适时蚕食削痂.以防痂下感染.但应注意勿损伤新生组织.条件好的处所.创面可以不必包扎.

  病人应进营养丰富的饮食.水肿消退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重症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给予抗生素.为改善循环.融化后及早进行低分子葡聚糖静脉点滴.并可试用普鲁卡因动脉内注射.如果需要截肢.则除非有严重感染.应在分界线明显后进行.并注意尽量保存仍有生机的组织.

  若冻结时间较短.又正确应用温水快速复温及上述疗法.无并发感染.则预后较佳.若冻结时间过长.又未采取快速复温.并发感染或其他伤病.病人身体衰弱.或者患部经过反复冻融.则预后不良.

  冻伤的预防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冻伤发病.为防止局部冻结.应从①防止过度散热;②增加产热;③保持局部血流畅通着手.合理着装和对易冻部位施加保暖防护.至关重要.注意防风和防潮湿.勿用裸露体部直接接触极冷的金属或石头等导热性强的物体.严寒中要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即使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时时警惕.活动肢体.以增加产热.改善循环.在寒冷中作业时要尽可能供应热食.热饮和充分的能量供给.肢端等易冻部位局部温度的保持.主要靠血液循环带来的热量.所以一切能阻碍局部血流的情况.均应避免或纠正.人体耐寒力可因平时耐寒锻炼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行体力训练以增强体质.采用冷空气浴.冷水浴等方法.均可有效地增强耐寒能力.值得提倡.经验证明.在严寒条件下进行有组织的集团活动时.防冻措施能否发挥效用.主要决定于行政管理是否得力.这些包括防治知识的卫生教育.对环境寒冷强度的监测预报.作业人员的挑选.作业的合理安排.物质条件的准备和合理应用.以及救治组织的落实等.
 
如果您对以上关于冻伤的资料有何建议或意见的话,可以联系本站站长!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