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皲裂的中医治疗
手足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和裂纹,伴有疼痛,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病既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也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
病因
一、内因
角质层较厚,在掌跖等部位特厚,易发生开裂,掌跖无毛囊和皮脂腺,在冬季气温低和湿度较小时,缺乏皮脂保护的皮肤便容易发生开裂;另外老年人、鱼鳞病和角化症等情况,易造成皮肤干燥,角质层更加增厚,在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更易发病。
二、外因
手足暴露在外,双手经常接触各种物质,如干燥、摩擦、外伤,易于受到酸、碱、有机溶媒溶脂作用,以及真菌、细菌等侵入引起感染。在生活、劳动中,局部动作的牵拉,易发生皮肤皲裂。
临床表现
手足皲裂好发于秋冬季节。皮疹分布于指屈侧、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增厚或经常摩擦的部位,临床表现为沿皮纹发展的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皮损可从无任何感觉到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乃至灼痛并伴有出血。
诊断
根据皮损的临床特点,即可诊断,必要时进行真菌学检查、细菌培养和斑贴试验。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手足湿疹、掌跖角化症、手足癣及鱼鳞病相鉴别。
治疗
本病若在冬季保护得当,可痊愈。一旦开裂形成,治疗困难。
1、保持手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冬季外出时使用油脂保护,并加强保暖;
2、如合并足癣、湿疹、鱼鳞病等,应同时进行治疗;
3、外用1%尿囊素乳膏,可去除角质、刺激上皮增生,减轻或解除疼痛;
4、外用愈裂贴膏、甘油搽剂、15%尿素软膏等药。如果皲裂到出血、灼痛的程度,宜用热水将患处泡软、使皮肤滋润,用刀片将角质过厚处削薄,然后再外用药物。
凡手足部皮肤因多种原因引起干燥和皲裂表现,统称为手足皲裂症。手足皲裂是否为一独立疾病,看法不同:其一认为手足皲裂并非一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继发性损害,但有些人根据本症在某些工厂和农村中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露天作业者,且无原发病可查,认为手足皲裂系独立疾病。
西医病因:本病的发生除与掌跖特殊的生理结构--角质层厚,无毛囊及皮脂腺等内因有关外,与接触多种物质如有机溶剂,酸、碱溶液,有机油等以及机体原有的皮肤疾病如湿疹、手足癣、鱼鳞病,发生掌跖角化症等也有关,正常角质层内约含20%水分,当含水量小于10%时皮肤干燥,韧性降低,易出现皲裂。本病的形成常与某些职业有关,如经常接触水泥、、碱性物质或粗糙的吸水、脱脂等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以及冬天露天作业的渔业、农田水利工作等,可使皮肤干燥、粗糙、弹性减退,更由于手足活动伸展牵引,即可发生皲裂。
病因
季节:冬季发生,天暖暂愈。
中医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系肌肤骤被寒冷、风燥所伤,使局部失于温煦,致血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所致。
病理:组织病理检查系角质增厚,其中可见陈旧出血。有时,在真皮乳头内可见血管外红细胞。
中医诊断:病初为血虚风燥,风寒之邪入侵,内外相搏,阻于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温煦,则皮肤干燥、皲裂、疼痛、出血。总之属血虚风燥,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所致。
证候:皮肤干燥,掌跖角化过度,增厚,皲裂疼痛,出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缓涩。
辨析:辨证:皮肤粗糙,掌跖角化过度,增厚,皲裂,疼痛,脉细缓涩为辨证要点;病机:血虚风燥,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皲裂,掌跖角化过度疼痛。脉细缓涩为血瘀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手足皲裂诊断标准
1、皮损好发于手指屈面、手掌、足跟趾侧。
2、皮肤干燥,皲裂,如裂隙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引起出血和疼痛。
3、多见于工人、农民,常合并手足癣和鱼鳞病,寒冷季节加重。
西医诊断依据、临床诊断:1、掌跖常角化过度,皮肤粗糙,增厚,可见穿经表皮的线状裂缝。裂隙由于活动常造成渗血及增大。2、好发于手指尖、掌、手侧缘,足跟、足外缘等处,皮肤粗糙增厚,可沿皮纹出现2~5mm或更长的皲裂。深者可达真皮,伴有出血疼痛,常使活动受限,影响劳动。3、以经常从事户外体力劳动或洗手后未能擦干处发,冷风吹后皮肤出现粗糙、灼疼感。4、经过徐缓,冬季发生,天暖暂愈。5、家族中常有同样患者。
发病:本病经过徐缓,冬季发生,天暖暂愈,历年又复发。
体征:临床表现与分期
一、症状
1、主观症状:可以从几乎无任何感觉到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及至灼痛,主要取决于皲裂的深度和范围。
2、客观症状:根据皲裂的深度程度,一般可有三度。
一度:皮肤干燥有龟裂,但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
二度:皮肤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肤干燥,裂隙由表及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触痛或灼痛。
二、体征
皮肤干燥、疼痛、皲裂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西医鉴别诊断:1、手足癣:手足癣也可以因瘙痒搔抓而引起裂口疼痛,但手足癣有下列特点:常局限一侧掌或跖、指趾间,很少局限于足跟;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常有痒感,甚少疼痛。有时常年发生皲裂,不一定冬重夏轻或夏季痊愈,反而有时夏季更趋严重。常与趾癣、指甲癣并发;常可在皮损处找到真菌。应指出:有时手足皲裂可并发手足癣,二病可互为因果。据调查并发率达30%~85%。
2、手足湿疹:有时手足湿疹可因瘙痒搔抓而致裂疼痛,但湿疹如急性或亚急性时,原发损害为红斑、丘疹、水疱等。多伴痒感,如为慢性,则常位于掌跖并累及手足背部,且多伴皮肤粗厚及痒感,故二者可鉴别,手足皲裂可与手足湿疹并存,并存率约1.4%。
3、鱼鳞病:有时在鱼鳞病基础上更易并发手足皲裂,尤在寒凉季节鱼鳞病加重时,二者伴发率达24%~47%。
4、掌跖角化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角化过度易造成皲裂。但掌跖角化症不一定在冬秋季形成皲裂,有时可常年发病,二病的伴发率为2.4%。
5、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夏重冬轻,爪甲可同时被累及,镜检阳性。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皮损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2、好转:裂口大都变软或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
冬季怎样防治手足皲裂呢首先,应注意手足的保暖;要经常用温水泡洗手足;清洗手足时,不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净手足后,要涂些油性护肤膏。此外,在冬季日常饮食中,还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对预防手足皲裂有一定的作用。祖国医学中,有许多治疗手足皲裂的外用方剂,现介绍如下。
1、取50克,20克,20克,5克。将上药共研末,在药末中加入适量的蜂蜜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敷3次。
2、取20克,20克。将两药共研末,在药末中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油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敷3次。
3、取15克,30克,芝250克。以文火将药液煎至焦黄色。待药液凉后,滤去药渣。用此药液涂抹患处。每日涂3次。一般连涂10天可以见效。
4、取白芨15克,30克,大黄50克。将上药炒黄后,共研末,用适量的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并涂抹于患处。每日涂3次。连涂10天为一个疗程。
5、取白芨30克,生地30克,芝麻油120克,黄蜡120克。先将白芨、生地用芝麻油炸枯,然后滤去药渣。将去渣后的药油倒入黄蜡中,并调成膏状,涂抹于患处。每日涂2次。连涂10天。
6、取柏树胶、松香各30克,将两药共研末,并均匀地撒在胶布上,然后,用文火把胶布烤一下,待药末熔化后,贴于患处。每日贴1次。
7、取15克,10克,蜂房20克,10克,10克。将上药水煎。待药液晾温后,用此药液浸泡患处片刻,再用热水将药液洗净,然后,将撒有云南白药的伤湿止痛膏贴在患处。每日贴1次,可连贴10天。
8、取、、黄柏、明矾各20克。将上药水煎,用此药液外洗患处。每日洗1次。
9、取熟20克,冰片10克。将两药共研末,然后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外敷于患处。
10.取六神丸30粒。将其研末后,用20克湿润烫伤膏将药末调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处。
中医辨证分型
湿热蕴结型:症见皮肤皲裂,肤色潮红,内有较多粟粒至高梁粒大丘疱疹,或有少许黏液渗出,边缘不清,触之皮损灼热,痒感剧烈。口苦口渴不欲饮,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佐以止痒愈裂。处方:12克,12克,12克,12克,茯苓12克,30克,10克,栀子10克,12克,地肤子10克,10克,丹皮10克,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第三煎待温浸泡患处,日2次。
内热型:除肌肤皲裂外,患者多有手足心发热,以午后及晚间尤甚,肤色显红,触之灼热,得凉则舒适,痒剧或微痒。口渴咽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清虚热,止痒愈裂。处方:生地30克,30克,丹皮12克,12克,黄柏10克,地骨皮10克,12克,银柴胡15克,10克,白及12克,白敛12克,粉3克,白鲜皮10克,10克。水煎服,日1剂,第三煎待温,浸泡患处,日2次。
肤失润养型:此型多病程较长,个别患者迁延数年,肌肤皲裂,裂隙较深,表面粗糙,肤色表现淡黄,失去光泽,触之较硬无柔软感,水疱较少,无灼热,略痒。面色少华,肢体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脉弱。治宜:养血滋阴润肤愈裂。处方:当归15克,30克,熟地30克,15克,30克,12克,12克,10克,白及12克,子15克,肉15克,白蒺藜12克,龟板12克,30克,15克,霜15克,珍珠粉3克。水煎服,日1剂。第三煎待温浸泡患处,日2次。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
手足皲裂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