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黄疸怎么办
探索黄疸背后的奥秘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我们首先需要对黄疸进行分类。如果黄疸属于生理性的,那么通常无需过度担忧,只需注意调理即可。但如果黄疸是感染性的,那就需要家长们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那么,感染性黄疸究竟从何而来呢?让我们一起揭开黄疸的神秘面纱。 我们要了解黄疸的成因。溶血性黄疸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因,约占20%。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可能引发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是其主要源头。 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也是一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感染性黄疸。甚至一些药物、蛇毒、毒蕈中毒等也会导致红细胞遭到破坏。 除了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也是常见的黄疸类型。肝细胞性黄疸可能是由于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而阻塞性黄疸则可能是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其中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等疾病是常见原因。 还有一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情况。比如Gilbert综合征、Da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以及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这些病症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但都会引发黄疸的出现。
介绍胆红素代谢的奥秘
我们体内的胆红素代谢是一场精妙绝伦的生化大戏。让我们揭开这场大戏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正常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这个在体内默默奉献的生化小英雄,约有80%-85%来源于我们体内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红细胞的寿命走到尽头,它们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会被脾、肝、等器官吞噬破坏,然后转化为血红素。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生化魔术,将血红蛋白转化为铁和珠蛋白,再进一步将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形成胆红素。每天,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大约340-510μmol/L的胆红素,这些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最终被肝脏处理。
肝脏作为这场大戏的重要舞台,担负着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任务。非结合胆红素在肝脏中被特殊蛋白携带,进入肝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可以经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这个过程就像是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角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溶血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
当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这些多余的胆红素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从而引发黄疸。在肝细胞受损的情况下,虽然部分肝细胞仍然能够摄取和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但由于整体功能下降,结合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泌,也会造成黄疸。
黄疸:成因、并发症与症状深度解析
当我们谈及黄疸,不禁让人联想到一系列复杂的医学问题。不论是肝内的毛细胆管、微细胆管、小胆管,还是肝外的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只要这些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都会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扩张,最终可能使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从而引发黄疸。
除了机械因素如胆管破裂外,某些肝内胆汁郁积也可能是由胆汁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复杂的生理反应最终会导致胆管内胆盐沉积与胆栓的形成。
那么,当面对感染性黄疸时,我们如何应对呢?明确病因是关键,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是首要任务。药物治疗、光疗等也是常用手段。使用光疗时,我们需要注意光疗箱的温度、湿度,婴儿的状态,以及定期的功能检测。
黄疸的并发症与黄疸的病因密切相关。如肝功能持续恶化,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阳黄、阴黄、急黄虽然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可能会迅速转为急黄。
至于黄疸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从发热、腹痛到皮肤瘙痒、尿便颜色变化,再到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都可能成为黄疸的表现。观察黄疸的色泽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病因的线索。
巩膜下的皮肤黄疸,宛如柠檬般的色泽,多暗示着溶血性黄疸的来临。当黄疸的色彩呈现浅黄或金黄色时,肝细胞性黄疸的可能性增大。而暗黄或黄绿色则可能指向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越长,黄疸的颜色就会愈发明显。
再看皮肤的其他异常表现,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的色素沉着,伴随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腹壁静脉的显露曲张等,这些都是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预警信号。当皮肤出现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的患者,他们的皮肤色泽通常较为苍白。
在肝脏方面,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会呈现轻度或中等程度的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并有压痛感。早期的肝硬化则可能表现为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而当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就要警惕是否为原发性肝癌了。
再来关注的情况,当黄疸伴随肿大时,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在作祟。胆囊肿大并伴有黄疸时,多提示胆总管下端存在梗阻,这可能是胆总管癌、胰头癌等疾病的症状。
至于溶血性黄疸的特征,它的黏膜和皮肤会呈现轻度的黄染,如浅柠檬色,而无皮肤瘙痒。在急性溶血时,可能伴有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发作时,尿液会呈现出酱油色。会肿大,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浓度会增高,而结合胆红素则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则表现为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如果肝功能受损,还会有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等。
阻塞性黄疸的特征则包括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随皮肤瘙痒,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心动过缓。尿液颜色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当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甚至会呈白陶土色。
最后提醒各位,黄疸患者最好避免食用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这些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查看更多细节,请注意以下饮食禁忌:
1. 慎食糯米、大枣、荔枝等粘稠且过于滋腻的食物;
2. 避免食用马铃薯、豆瓣等易引发胀气的食品;
3. 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滋补品,暂时不在您的饮食名单之列;
4. 对于阴黄体质的人来说,还需特别警惕螃蟹、螺蛳、蚌肉等生冷性凉的食物,如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以及苦瓜等也不宜食用。
在关注健康饮食的请确保您的饮食选择符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