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脚气或是与太爱吃米饭有关
脚气在医学上被称为“足”,主要是通过真菌引起的,而真菌喜高温。身上温度最高的部位是脖颈和大腿窝,而小孩脚趾缝里的温度并不比这些部位的温度低,比起成年人更易滋生真菌。幼儿患的人数较多,这是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素B的需要量相应增多,再加上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差,所以易患此病。
宝宝太爱吃米饭也不好 易患脚气病
最近洋洋的妈妈遇到了难题,才1岁不到的宝宝发现脚趾间有退皮,一闻小脚丫还有臭的味道,一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诊断为孩子患上脚气,这让洋洋的妈妈纳闷了,平时给孩子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怎么孩子会得脚气呢?
原来是洋洋长期吃的“太好了”。脚气病主要发生在以大米(尤其是精白米)为主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因为人体对维生素B的摄人不足。比如,加工谷物过于精细;淘米过于反。如此这般,维生素Bl并没有经过消化道,而是直接进入了下水道。
如果宝宝吃的米饭都是这样的,当然很容易患上脚气。除此之外,烹调时间过长、在烹调中加入苏打或其他碱性物质都容易使硫胺素散失或被破坏;长期以米、面为主食而缺乏肉类、豆制品、水果、青菜者也容易患此病。
另外,小宝宝多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的妈妈维生素Bl摄人不足,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维生素B1在母乳当中的含量较低,其含量是牛奶的1/4。若母亲饮食中没有维生素B的成分,乳汁中的含量也就更少。
宝宝脚气有什么症状表现
脚气患者会出现、、,排绿色稀便。神经系统症状,初期烦躁不安、夜啼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反应淡漠、呆滞、眼睑下垂、颈肌和四肢非常柔软,致头颈后仰、手不能抓、吸吮无力、腱反射减低。婴儿常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失音;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长儿常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较突出,如感觉障碍、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循环系统症状可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呼吸难伴有紫钳;X射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等。水肿及浆液漏出,常有下肢水肿并逐渐向上蔓延,可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若孕母缺乏维生素B,则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体温低、吸吮无力、肢体柔软、反复呕吐、嗜睡、哭声无力等症状。
脚气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和瘙痒,疱干后脱屑,呈小的领圈状或大片形,不断脱落,不断发生,有时仅以脱屑表现为主;浸渍糜烂型常见于第四、第五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软,剥脱后露出红色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可有少许渗液,此型易继发感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
脚气患者有哪些禁忌
1、忌共用洗涮用品
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后应淋浴冲净,并用干净毛巾擦干,不与他人混穿鞋袜,以免再感染。
2、忌辛辣
脚气的预防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要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3、忌脚潮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气发生的前提。脚气患者夏天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胶鞋、运动鞋,更不能光脚穿不透气的鞋子。洗完澡,擦干身子时,一定不要忽视脚部。不要光脚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脚汗多的人,可外扑痱子粉,鞋袜要经常暴晒,保持干燥。
4、忌碱性
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已经患上了脚气病,那么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他脚趾缝里的水擦干。秋季,家长应该给婴儿或幼儿穿上薄的棉质袜,因为棉质袜容易吸干他小脚丫上的汗。如果孩子平时爱出脚汗,要每天更换袜子,并经常把他的鞋垫拿出来晾晒,以防宝宝脚气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