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仲淹贫悴文言文翻译,《范仲淹二岁而孤》的主要内容

生活常识 2023-05-09 18:0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今天给各位分享范文正公仲淹贫悴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范文正公仲淹贫悴文言文翻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皮肤病网,现在开始吧!

文言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答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参考答案 课外文言文(12分) 11.(1)正好,恰巧。(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2分) 13.B(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① ,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小题1:(1)……的人(2)叫,派(3)正,正在小题1:(2分)我擅长用水银冶炼白金的办法,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小题1:(2分)正直,不贪财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善、为、以”等字,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范仲淹多年之后依然把财物归还朋友的儿子这件事来分析范仲淹的人品即可。

范文正公逸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5、答案.C(酬实现。)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 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 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 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 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 是往昔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 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 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 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 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 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全文翻译 和问题

问题1勤奋出成果。 问题2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全文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扩展资料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翻译

范仲淹二岁而孤翻译 一、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二、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枢密副使,之后拜为参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