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常规方法
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历程可谓一场马拉松。进入治疗阶段的病患大多正处于疾病的发展期,肿大明显,白细胞急剧增多,且病情迅速恶化。在这个阶段,首要任务是控制疾病进程。传统上主要使用烷化剂,如氧芬芳(苯丙酸氮芥末)或环磷酰胺等,再辅以长春新碱,但治疗效果不容乐观,有效率仅在两成以下。对于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B-PLL患者的疗效更是明显低于CLL患者。大约一半的患者会接受高强度的联合化疗,如CHOF方案,虽然能部分或完全缓解病情,但缓解期短暂,长期生存率依然不高。
在药物探索方面,一些结构类似去氧腺苷的药物显现出了对B-PLL的抑制效果。氟达拉滨作为一种典型药物,其疗效显著。有研究显示,患者通过氟达拉滨的疗程治疗,部分和完全缓解的比例相当可观。尽管氟达拉滨可能引发肿瘤溶解综合征,但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其他药物如司他丁等,也能取得一定疗效。尽管部分患者对喷司他丁T-tll有所反应,但疗效仍低于B-PLL,且该药物还会导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非药物性的治疗手段也在尝试运用。脾切除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效果短暂。而脾区放疗则对一些无法耐受化疗和脾切除术的患者更为适用。有报告指出,通过脾区照射治疗PLL的病例中,部分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学者建议使用IFN-α作为治疗方法,对于B-PLL患者而言,其能有效减少白血病细胞。在接受了脾放疗后,再使用IFN-α治疗的患者中,有存活长达五年的案例。不过总体来看,IFN-α的疗效还是不及化疗。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治疗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报告和更深入的研究。
这是一场与病魔的较量,每一个治疗手段都是一次尝试和探索。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突破和新的治疗方法问世,为病患带来生的希望和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