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价虚高真的那么难治?
国内药品的生产定价、招标采购、销售流通制度已成为提升国民福利的重大障碍。这一现象侵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增加部分,导致许多家庭因病陷入困境,甚至倾家荡产。高昂的药价将本应是普通福利的就医看病,变成了一种“拼钱”的特权。
这种药价虚高的现象已经存在已久,而且屡整不绝。这并非孤立的“3%”或“6500%”的利润问题。在调查者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品中,几乎所有药品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例如,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中标价却高达56元。在这之间,药厂只赚取1元左右,而剩下的49元被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瓜分。这种超级利润水平已经让人震惊。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虚高的药价竟然普遍没有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例如,上述中间利润高达6500%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其零售价仍然在国家规定的每支35.9元以内。出厂价每支0.32元,而“规定价”却高达每支35.9元。这种离谱的价格差距让人不禁要问,这种“规定”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难道国内的药价虚高就难以治理吗?并非如此。实际上,从现实情况来看,治理这种乱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也远非一些人所描述的那样复杂。许多实例表明,治理药价虚高的问题,“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药企、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应加强监管,完善药品定价、招标采购、销售流通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药企应履行社会责任,合理定价,提高药品质量。医疗机构应公开透明药品价格,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医生与药商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公众也应提高药品价格意识,理性就医购药。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打破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让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真正惠及广大民众。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为国民健康福祉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