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手术法可摘除脑部深处肿瘤 效果显著
大阪市立大学研究者开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这一技术的亮点在于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摘除颅咽管瘤。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该技术通过切开耳后的岩骨部分,从视神经和动脉后方接近肿瘤,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显露肿瘤。这种方法为医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操作自由度,使得手术过程更为安全。
颅咽管瘤是一种生长在脑深处的常见良性肿瘤。虽然其性质并不恶劣,但如果其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失明和认知能力下降。在日本,每年有大约700人罹患这种肿瘤。过去,医生通常选择通过切开眼球中间或额角骨骼来摘除肿瘤。由于颅咽管瘤周围环绕着视神经和重要的脑部血管,手术过程中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视力下降、失明、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这使得它成为脑肿瘤中最难处理的一种。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脑神经外科医生,对此类手术也持谨慎态度。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往往不敢全力摘除肿瘤,导致脑正中部分经常残留肿瘤。残留的肿瘤需要进行放疗,但由于视神经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因此放射线剂量必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也导致了复发率居高不下。
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创新了上述手术方法。自1999年以来,他们已经成功地为16名颅咽管瘤患者实施了手术。其中,15名患者的肿瘤几乎被完全摘除,且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令人振奋的是,10年间的无复发率达到了86.5%。
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大阪市立大学的教授大建治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普及这种安全且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以造福更多的患者。”这一突破性成果已经在新一期的《神经外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那些正在寻找希望之光的人们来说,这一创新无疑是一道曙光。它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精确的手术方法,更为患者带来了更美好的康复前景。让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未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