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江南出现暴动,口号堪比王侯将相
明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尤其是陕西地区,涌现出了一批英勇的起义领袖,如胤、高迎祥等。相比之下,南方的农民起义似乎显得静悄悄的。但实际上,在明朝末年,南方也受到了北方起义的影响,爆发了诸如天萌国起义和福建佃农起义等。虽然这些起义的规模相对较小,影响也不如北方那么显著,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明末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一场特殊的起义悄然展开。这场起义并非由农民发起,而是由身份更为低微的家奴们组织起来的。在中国古代,蓄奴现象屡见不鲜,大户人家豢养的仆人和奴婢统称为“家奴”。尽管朝廷对官绅豢养家奴有一定的限制,但在明朝末年,这些限制已成为一纸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两极分化,江南地区的家中奴婢成群,家奴们不仅要从事家务劳动,还要从事耕种等农活。他们的悲惨命运已经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怒火。当西北的农民纷纷起义时,家奴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开始着手发动家奴。他们希望能够摆脱永世为奴的命运。当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传到江南时,各地的家奴们闻风而动,发动起义。他们自称“削鼻班”,这个名称并不是因为他们被削去了鼻子,而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称奴仆为“鼻”。削鼻班的口号是“我辈何必长为奴乎”,表达了他们摆脱奴隶身份和世籍的强烈愿望。他们的行动影响了江南、安徽和浙江等地区,甚至广东等地也受到了波及。这些奴仆们冲击大户人家,将之前的主人捆绑起来,用竹签鞭打,用改锥刺股。当清军南下时,为了维护统治,清廷消灭了削鼻班,并对他们实施了残酷的刑罚。一些为首的家奴被割掉鼻子,示众斩首。这些家奴为了争取自由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家奴们的英勇斗争精神将永载史册。他们的起义行动是对封建压迫的反抗,也是对自由的追求。这场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