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狂犬病感染新靶点 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我国学者发现狂犬病新靶点:趋化因子CCL5或是关键
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揭示了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新靶点趋化因子CCL5。这一重要发现为潜在的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其拮抗剂有望帮助延长狂犬病患者宝贵的生存时间。这项成果已在全球权威学术刊物《神经炎症杂志》在线发表。
狂犬病是一种令人类和动物面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致死率极高。虽然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对于那些未接种疫苗的感染患者,当前的治疗选择仍然十分有限。每年,全球有5.5万名患者因狂犬病而失去生命。
在这项研究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王红艳研究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唐青研究组紧密合作。他们通过对不同毒力狂犬病病毒毒株感染的乳鼠和成年鼠进行深入分析,惊奇地发现,在病毒感染后期,即小鼠濒死之际,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强烈的炎症反应。这一变化与趋化因子CCL5的显著升高紧密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科研人员向小鼠脑部注射外源性趋化因子CCL5时,发现CCL5通过FAK/AKT信号通路引导免疫细胞定向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这不仅加剧了炎症因子的产生,还导致了神经细胞的加速凋亡。
令人振奋的是,科研人员还发现,使用外源性趋化因子CCL5的拮抗剂Met-CCL5处理病毒感染的乳鼠或成年鼠后,能够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从而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
这一重大发现为狂犬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未来,针对趋化因子CCL5的拮抗剂的研究与开发,或许能为狂犬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一成果不仅代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更是对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
我们期待这一研究成果能在未来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抗击狂犬病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威胁提供强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