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影响人体呼吸系统 夏季尤其严重
揭开臭氧的神秘面纱:利与弊之间的较量
臭氧,这个看似神秘的气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可以消毒保护我们的健康,又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当我们沉醉于温暖的阳光时,或许并不知道臭氧的浓度正在悄然上升。尤其是在春季与冬季的北京,粉尘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到了夏季,臭氧污染则成为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午后到傍晚时分,臭氧浓度达到高峰,提醒市民们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健康。
那么,臭氧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它的化学分子式为O3,与我们所熟知的氧气O2只有细微差别,但二者的化学性质却大相径庭。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介绍,臭氧的产生源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化学反应,这一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温度。生活中的燃烧都会产生氮氧化物,而挥发性有机物则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装修、喷漆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近地面的臭氧污染与高空中的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影响截然不同。高空中的臭氧层是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它能吸收紫外线等短波射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而近地面的臭氧污染则主要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臭氧超标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专家指出,当臭氧浓度超标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刺激眼鼻喉和呼吸道。除了对人体的伤害,臭氧还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对金属和材料有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臭氧能促进空气中大量气体污染物转化为颗粒物,其中大部分成为重要的污染物PM2.5。近地面臭氧浓度的超标,其危害程度不亚于PM2.5超标。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与臭氧超标有着直接的联系。
那么,如何防治臭氧污染呢?现阶段,北京市的空气治理重点仍然是PM2.5,而臭氧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防治重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的前体物,已被列入排放源清单中。这两种污染物大量产生于机动车尾放,因此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提高燃油标准对防治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效果。谢绍东建议尽快列出臭氧来源清单,有效控制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减少臭氧的生成。城区和郊区的防控策略也有所不同,城区内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能有效防控臭氧,而郊区则更要控制氮氧化物排放。
臭氧既可能是我们的守护者,也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在享受阳光的我们也要关注身边的空气质量,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健康。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测和防控,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