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能老人将突破4000万 卧床老人照料问题突出
我国失能老人面临的挑战:如何温暖晚年?
随着岁月的脚步,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逐渐凸显: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数据显示,这一群体已突破3700万,且明年将突破0万大关。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的无奈与焦虑。
这些老人,大多数患有疾病,生活的日常需要他人的照料。他们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来进行疾病护理和康复训练。目前的情况是,卧床老人普遍缺乏专业的护理照料。养老院不接收他们,大部分只能依靠家庭照料。对于那些空巢的老人来说,情况更为凄凉。他们只能依靠老伴、社区或邻居的微薄之力来照顾。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员并不等同于专业的护士。他们人数少,技术水平不高,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当老人生病时,家庭成员往往被迫扮演“护士”的角色,但这样的“护士”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护理知识培训,不了解病情每个阶段的护理需求。这样的状况导致家庭内部经常因为护理问题产生矛盾。
我曾亲眼目睹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养老公寓里照顾卧床的老伴。他们的孩子远在国外,已经空巢多年。面对老伴的卧床不起,公寓里的护理员无法胜任,老人只能亲自照料。这样的晚年生活确实令人唏嘘。
研究表明,长期照料病人的家属,尤其是那些照料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属,超过一半的人容易出现精神问题。而患病老人因为没有得到专业的护理和训练,很可能会耽误病情。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应当为这些家庭提供支持,如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上门护理服务、建立专门的养老护理医院等,以缓解他们的压力。
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还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应该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在社区和农村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把医疗服务送到每个家庭。
面对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空巢失能老人,更应鼓励非亲属照料服务,支持养老护理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养老护理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让这一职业更有吸引力,使其能够安心为失能老人服务。
再晚的晚年总会到来,每个人都将面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家里的老人创造一个有尊严、温暖的晚年。这不仅需要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关心。让我们共同为未来的自己,为父母、为社会的每一个老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