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引出质量陷阱

生活常识 2025-04-16 17:17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近日,某知名企业的液体乳产品被发现黄曲霉毒素M1超标,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那么,黄曲霉毒素M1究竟是何方神圣?对人体健康又有何危害?其源头究竟如何产生?让我们一同揭开这神秘面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刘阳博士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原来,黄曲霉毒素M1是由哺乳类动物,如牛、羊等,在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转化产生的。这种毒素主要存在于乳汁及肾、肝、乳腺中。值得注意的是,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强毒性、强致癌物质,早在2002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

对此事件,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也表达了看法。他认为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的根本原因是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如果发霉的谷物被用作饲料,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在短短24小时内就会进入牛奶中。这一问题看似出在原料上,但如果企业未能保证原料的合格性,同样难辞其咎。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企业居然未能自检出黄曲霉毒素M1的存在,这暴露出其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上的严重漏洞。从行业标准到牛奶源头,再到企业质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成为危险的质量陷阱,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更将长期损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及世界各国都对乳及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国家质检总局更是将其列为乳及乳制品的必检指标。

刘阳博士建议,要有效防控乳及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污染,必须从源头做起。要严格控制饲料原料如玉米、小麦麸皮等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若原料受到污染,应果断剔除,并采取降解和去除技术减少毒素含量。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企业应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环境的干燥、清洁和卫生,以防止黄曲霉的感染和毒素的产生。

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来说,严格控制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至关重要。企业需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加强检测,确保原料乳及乳制品的安全。质检部门也应加大对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和监测力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刘阳博士还提醒广大消费者,预防黄曲霉毒素的最佳方法就是避免在家里储存过多的干果和鲜果。苹果等水果应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一旦水果或食物出现腐烂或发霉,切不可再食用。储存大米、花生、葵花籽等食品时,要注意通风、干燥,以防止霉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上一篇:武警新兵训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