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胶囊事件看我们的监管部门

生活常识 2025-04-16 17:45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到双汇的瘦肉精,再到如今令人震惊的毒胶囊事件,我们发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模式:监管部门似乎总是在事后才做出反应,如同“事后诸葛”。为何我们的监管部门如此滞后,难道真的是因为机制问题吗?

药企的集体失声,无疑给这次毒胶囊事件投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被曝光的九家药企中,只有三家宣布召回问题药品,而更多的企业则选择沉默甚至推卸责任。这种态度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心知肚明的默契?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有些药厂使用的胶囊是否合格,他们自己一清二楚。正规的胶囊和劣质胶囊的价格差距悬殊,但危害却可能在长期内无法显现。这就像一位皮革厂老板所言,即便这些原料有害,但害处是慢性的,“谁能查得清?”

尽管《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严重犯罪者可处以死刑,但企业违法成本依然低廉。有些不法企业仅被处以罚款或停业整顿,执法力度之小使得违法行为得以死灰复燃。

除了毒胶囊事件,老酸奶用工业胶制造的传言也反映出监管部门的迟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此一直保持沉默,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令人痛心。而在毒胶囊事件中,尽管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会尽快回应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仍无回音。

对于问题胶囊的出现,一位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指出,“监管部门负责人有连带责任”。监管部门在应对此类事件时总是显得落后,日常监督显然不到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多头管理也造成了监管真空。在事情发生后,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自然受到削弱。

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道:“这是一种失职行为,监管部门领导应出来道歉。”如果监管部门不为行政失职向公众道歉,相关领导不受应有问责,那么企业的道德感将无从建立,整个社会的道德与责任意识也会大幅下降。这种“九龙治水”式的监管机制问题并非搪塞公众的借口。

回望过去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有些部门在面对公众健康危机时总是显得过于被动。正如一位资深人士所言:“在没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总是喜欢在一起搓麻将。”这种态度令人痛心。监管部门应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去“堵缺口”,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