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过剩或导致胖子的后代更胖
一说到脂肪肝,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体态丰满、嗜酒如命的男子形象。但实际上,一种名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病正在悄然侵袭更多的中国人。这一发现是由武汉的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后揭示的。他们发现,因营养过剩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种可怕的“传代性恶化”特性。这意味着,肥胖的奶奶和母亲可能会将这一健康隐患传递给下一代,导致富贵病的延续。
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本月于国际知名杂志《肝病学杂志》上在线发表,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凌和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黄昆教授。近日,我们有幸联系到郑凌教授,深入了解这一研究。
郑凌教授长期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理和治疗研究。她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内甘油三酯含量超过肝脏重量5%的临床综合征,且没有过量饮酒史。这种病症后期可能引发脂肪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攀升。
在郑凌教授赴美留学时,她就观察到美国人的肥胖现象,并好奇为何这种肥胖会一代传一代。回国后,她和同济医学院的黄昆教授一起进行了一项小鼠实验。结果发现,经历祖母和母亲两代营养过剩的高脂食物喂养的母鼠,其雄性后代与正常饮食母亲的雄性后代相比,肥胖程度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都显著加重。一些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在传代过程中逐渐累积,到了第三代时,病变程度陡然升高,且可能无法被缓解。
郑凌教授指出,虽然我国目前的营养过剩程度较美国有所推后,但预计在未来5至10年内,二代肥胖问题将在我国凸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症的患病率急剧增加。满街的“小胖子”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营养过剩不仅影响一代人,更可能影响今后数代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数据,中国肥胖人口的增长速度令人震惊,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墨西哥。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性,并采取行动,从个人到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以应对这一健康威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这一健康挑战,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