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饭大餐都有人吃医疗才有公益性
全国两会之际,钟南山院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工程院的重要人物,将矛头指向了医改。他深刻指出,虽然过去七年来百姓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但医改的进展并未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取得显著突破。问题的核心在于医疗市场化,解决之道则在于强化医院的公益性。
医疗的公益性,旨在确保每一个病患都能得到必要的医疗救治。现行的公立医院因财政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创收压力,导致患者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在财政投入无法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坚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呢?
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在这两个地方,公立医院实行分层管理,病房设施多样,从多人共享的大病房到豪华套间都有。病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住院环境。门诊病人则遵循医嘱开药,如需检查则需预约排队,等待时间可能长达数周甚至数月。这样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我国全民医保的背景下,若我们能妥善实施分层管理,医疗公益性仍能得到保障。比如,可以根据家庭人均收入的不同层次,为贫困人群提供全部医保报销,中等收入人群按现有比例报销,高收入人群则降低报销比例(可通过商业保险进行补充报销)。虽然享受的服务有所差别,但这并不妨碍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当前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们渴望获得高级医疗服务却不愿支付相应的高价;另一方面,即使是基本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导致社会对医疗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突出,甚至发生暴力事件。
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我们应当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减少医患矛盾。让医生的工作与创收脱钩,病人无需直接付费,费用由医保或商业保险支付。不同病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购买不同级别的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医疗服务。对于绝对贫困者,可协助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确保人人有医疗保障。
由于是第三方支付,医疗收费的合理性可由第三方聘请的专家进行复核。这将促使医院更加重视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因为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医保或商业保险公司拒绝支付费用,从而消除过度处方和不必要的检查。
医改的目标应该是确保人人有医疗保障,同时减少医患矛盾,促进医疗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医疗的公益性,让每一个病患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