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火灾无担责主体?储备太多管不过来
近日,一场发生在中储棉仓库的大火引发了公众对收储仓库安全性的广泛关注。这场火灾导致中储棉的逾2万吨棉花被烧毁,初步原因被指为极端天气引发的雷击。令人震惊的是,火灾发生前,中储棉刚刚完成了安全检查,专家却表示没有担责主体。
距离中储粮直属库失火仅一个多月,中储棉委托的收储仓库再次发生火灾。中储棉总公司对此事故原因尚未明确解释,仅表示事故发生时当地遭遇了强雷电灾害性天气。目前,由山西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正在紧张地调查核实具体事故原因和经济损失。
这场火灾发生在山西省棉麻公司侯马采购供应站,过火面积相当大。据了解,该代储库共有10座棉库,库存棉花约3.6万吨,其中露天堆放的棉花就有约1.7万吨。中储棉与侯马采购供应站之间是通过合同建立的合作关系。今年,由于直属库容不足,中储棉委托侯马采购供应站代为保管国家储备棉,并签署了仓储合同,但代储库却是安全责任的主体。
事实上,这次大火距离中储棉总公司的“安全大检查”启动还不到一周时间。中储棉总公司曾专门召开安全大检查动员及培训会议,强调要把集中开展年中安全大检查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这场火灾还是发生了,引发了人们对仓库安全管理的质疑。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国家储备收得过多,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各种问题频现。他担忧地表示,棉花和粮食都收归国家后,反而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随着托市收购价格的不断提高,棉花和粮食等农产品的国家储备库存不断攀升。据行业人士介绍,过去两个棉花年度的库存增加了800万吨,预计在下一年度将继续增加。目前,国内棉花库存估计有1000万吨,相当于一年用量的1.25倍。
无独有偶,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不久前,中储粮总公司所属的另一仓库也发生火灾,同样暴露出“超额储备”的问题。当时直属库内储存的政策性粮食超出了固定仓容,发生火灾的正是露天垛堆。马文峰进一步指出,储备粮食和棉花成了“唐僧肉”,却没有主体承担责任。他建议逐步市场化非战略性的农产品储备,让市场化的主体参与收购,并承担相应责任。
此刻,连续两次的火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必须引起重视。中储棉仓库安全体系的无担责主体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加强仓库的安全管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也需要对农产品储备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储备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