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伦是怎么狗尾续貂的呢?
历史上,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关于皇权传承的纷争。在这段故事中,司马伦以其叔叔的身份和自身的野心,踏入了皇权的争夺之中。我们接下来要详细讲述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
西晋的建立,是在爷爷辈和父辈的“功业”基础上完成的,他们为后世奠定了王朝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两大“非优质遗产”。其中之一便是让傻儿子接班。这位皇子在面对饥民时,曾发出“何不食肉糜”的言论,显然无法理解民间的困苦。另一大遗产则是大封子侄兄弟为王,然而这一决定也为后来的祸根埋下伏笔。
司马伦是司马炎的叔叔,司马懿的九儿子。在西晋建立后,他被封为琅琊郡王和赵王。在贾后弄权的背景下,太子被杀害,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率兵入宫,逼惠帝退位,自立为帝。那么,司马伦是如何走上皇位的呢?
司马伦的得势源于他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在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政权后,司马伦被封为王,并逐渐掌握了军权。一旦羽翼丰满,他便开始觊觎皇权。当皇帝晋惠帝继位后,政权被权臣、皇后等人把持。贾南风在铲除杨骏势力后,竟然杀掉太子,立自己的养子为太子。这时,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率兵入宫杀死贾皇后,并废掉惠帝自立为帝。
得到皇位后,司马伦开始了大规模的封官行为。只要参与谋反的人都有封赏,包括一些供劳役使唤的底下人。当时,由于封官太多太滥,珍贵的貂尾不够百官使用,只好让一部分人戴狗尾巴上朝。这一事件被百姓讽刺为“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并无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他的政权运作全靠一肚子坏水的小人掌管。他对孙秀极度依赖,导致孙秀胆子越来越大,甚至私自更改司马伦的诏令。朝令夕改、司马令孙秀改成了家常便饭。最终,司马伦的大逆不道和孙秀的胡作非为惹怒了其他诸侯王,他们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最终被迫退位,迎来了晋惠帝的复位,自己则身败名裂。这场爷辈尊孙辈为太上皇的闹剧也宣告结束。
在司马伦得势时,贾南风曾被囚禁在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她喝下金屑酒而死。后来,司马伦也被囚禁于金墉城,同样被赐金屑酒而死。这一事件也算是报应!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权力争夺、政治阴谋和人性的丑陋面。司马伦的故事提醒我们权力的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后果。这个故事以狗尾续貂的方式结尾也许并不完美但我们从中汲取到历史的教训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