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医闹是必然 医患和谐相处也重要
自哈医大杀医事件后,医患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为缓解紧张氛围,国家相关部门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终于,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
通告明确表示,公安机关将协同有关部门,全力维护医疗机构的治安秩序,对于侵害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将依法严厉打击。这一举措旨在遏制在医疗机构内的不良行为,如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等扰乱医院秩序的行为。
通告发出后,反响各异。有人支持这一决定,认为国家对医闹行为的严厉打击有助于加强医院安保,保护患者就诊环境,维护医生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他们认为,虽然通告来得有些晚,但终于有了明确的表态,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反对的声音。一些人担心,这一规定更多地针对患者,使得医院可能会更加封闭,患者的维权之路将更加艰难。他们担忧这一规定会对处于弱势的患者不公平。
通告出台的背景是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医生被袭击事件。虽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但通告中明确提出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表明了对待非正规投诉的态度。这也引发了人们的疑虑和担心,担心规定只针对患者,而医生和医院的不当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约束。一些人认为,医闹和纠纷是结果,而某些医院或医生的不当做法才是起因。
医生和患者本应是同一阵线的战友,共同对抗疾病。二者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出现悲剧场面。这种局面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解决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国家需要从政策层面解决人们因医疗供应不足而引发的焦虑,将医生和患者从利益对立方变回战友。医生需提高医德和医术,以缓解病人的不信任感。患者也需要体谅医生的辛劳和医学的不确定性,充分理解和信任对方。
事实上,绝大多数病人和医生之间还是能够相互理解并和谐相处的。医患纠纷与矛盾层出不穷,满意度远未达到99%。用严厉手段应对意外可以理解,但真正的和谐应由内而外生发出。在加强管制的应该畅通患者表达意见的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让矛盾有正常的宣泄口和减压阀,重建医患信任,建立长期和谐的医患关系。
除了打击犯罪行为,我们还应该设立更多的调解机制,切实保障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只有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医患关系回到和谐的状态。我们期待一个医生和患者相互理解、信任、共同对抗疾病的美好未来。